

2021年度中醫醫院學科(??疲W術影響力榜單,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多項入圍
2021年度中醫醫院學科(??疲W術影響力榜單,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多項入圍
日前,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發布《2021年度中醫醫院學科(??疲W術影響力評價研究報告》,采用2016~2020年的數據,對610家公立三級中醫醫院進行21個學科(??疲┑木C合學術影響力評價。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說:“該研究旨在建立和健全中醫藥學術影響力評價長效機制,客觀了解各醫療機構中醫藥相關學科(??疲W術發展現狀,以評價促發展,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學術引領在中醫醫院建設中的導向作用,進一步提升中醫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水平?!?/span>
以指標為依據,客觀評價學術發展
學術評價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和導向性的重要環節。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完善中醫藥科研評價體系。建立和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科研評價標準和體系,研究完善有利于中醫藥創新的激勵政策。通過同行評議和引進第三方評估,提高項目管理效率和研究水平。不斷提高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效率?!吨腥A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亦在第四十條明確提出,國家建立和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科學技術創新體系、評價體系和管理體制,推動中醫藥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
因此,在中國科協世界一流學會建設項目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相關課題的支持下,從2016年年底,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開展了中醫醫院學科(??疲W術影響力評價工作。
“我們選取了全國610家公立三級中醫醫院進行研究,包括三級公立中醫綜合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院和中醫??漆t院。21個學科(??疲└采w主要中醫二級臨床學科和部分三級學科,學科(??疲┟Q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名稱進行設置?!蓖鯂浇榻B。
五年來,工作組通過廣泛調研、文獻研究,以及問卷分析、專家咨詢,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學術平臺、專家團隊、學術論文、科研項目、科技獎勵、成果產出6個一級指標及21個二級指標。
王國辰介紹,本研究指標體系建立的總體原則既要符合現代科技評價體系改革和相關制度的要求,又要凸顯中醫藥特色。其中中醫藥特色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中醫藥領域專有指標,如國醫大師、國家名中醫等,二是根據中醫藥學科特色以及數據特點,對所進行的共性指標針對性處理,如中英文論文統計范圍,高影響力論文被引頻次與影響因子的閾值設置等。
據了解,學術平臺維度主要考量內容包括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重點??频?;專家團隊維度主要考量內容包括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等;學術論文維度主要考量內容包括中英文論文總量,以及高質量論文數;科研項目主要考量國家級基金項目;科技獎勵維度主要考量國家級、省部級,以及獲得中國科協所屬的相關國家級學會獎勵;成果產出維度既包括專利、標準等產出數量,還包括成果轉化情況等。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唐旭東說:“中華中醫藥學會是我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全國性中醫藥學術團體,在中醫藥行業發揮著重要學術引領作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不僅具有基礎資源、方法技術層面優勢,而且具有豐富的評價實踐經驗。兩家單位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合開展的中醫醫院學科(??疲W術影響力評價工作能有效發揮學術評價在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中的引領和助推作用?!?/span>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所長李海燕表示,中醫醫院學科(??疲W術影響力評價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工作,未來還將不斷完善和優化指標體系,不斷拓展評價范圍。
以評價促發展,學術引領中醫院建設
瀏覽排名榜單,可以清晰地看出哪家中醫院在哪個學科(??疲╊I域具有優勢。
2021年度中醫醫院學科(??疲W術影響力榜單
一、中醫心病學(中醫心血管?。?span lang="EN-US"> |
二、中醫肺病學 |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1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2
江蘇省中醫院3
廣東省中醫院4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5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6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7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8
河南省中醫院9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10 |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
浙江省中醫院2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
廣東省中醫院4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5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6
江蘇省中醫院7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8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9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10 |
三、中醫脾胃病學 |
四、中醫肝膽病學 |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1
江蘇省中醫院2
河北省中醫院3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4
浙江省中醫院5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6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7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8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9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10 |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1
湖北省中醫院2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6
深圳市中醫院7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8
廈門市中醫院9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10 |
五、中醫腎病學 |
六、中醫內分泌病學 |
杭州市中醫院1
江蘇省中醫院2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4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5
廣東省中醫院6
黑龍江省中醫醫院7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1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2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3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4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5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6
廣東省中醫院7 |
湖北省中醫院8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9
陜西省中醫醫院10 |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8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9
江蘇省中醫院10 |
七、中醫腦病學 |
八、中醫腫瘤病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1
廣東省中醫院2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3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5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6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7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8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9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0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1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2
江蘇省中醫院3
廣東省中醫院4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6
浙江省中醫院7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8
山西省中醫院9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10 |
九、中醫血液病學 |
十、中醫老年病學 |
浙江省中醫院1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2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3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4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5
江蘇省中醫院6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7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8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9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0 |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1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2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3
江蘇省中醫院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5
廣東省中醫院6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7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8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9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10 |
十一、中醫痹病學(中醫風濕?。?span lang="EN-US"> |
十二、中醫外科學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1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
江蘇省中醫院4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5
廣東省中醫院6
云南省中醫醫院7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8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9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10 |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1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2
江蘇省中醫院3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4
廣東省中醫院5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6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7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8
河南省中醫院9
貴州省中醫醫院10 |
十三、中醫皮膚病學 |
十四、中醫乳腺病學 |
廣東省中醫院1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2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3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4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5
重慶市中醫院6
黑龍江省中醫醫院7
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9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10 |
廣東省中醫院1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2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3
江蘇省中醫院4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5
浙江省中醫院6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7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8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9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10 |
十五、中醫肛腸病學 |
十六、中醫骨傷科學 |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1
南京市中醫院2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3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4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5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6
江蘇省中醫院7
廣東省中醫院8
貴州省中醫醫院9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0 |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1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2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4
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5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6
浙江省中醫院7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8
甘肅省中醫院9
河南省中醫院10 |
十七、針灸學 |
十八、中醫婦科學 |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
黑龍江省中醫醫院2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3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4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5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6
江蘇省中醫院7
廣東省中醫院8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9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10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
江蘇省中醫院2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4
廣東省中醫院5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6
河南省中醫院7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8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9
杭州市中醫院10 |
十九、中醫兒科學 |
二十、中醫眼科學 |
江蘇省中醫院1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3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
上海市中醫醫院5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6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7
廣東省中醫院8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9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10 |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1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2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3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4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5
江蘇省中醫院6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7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8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9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0 |
二十一、中醫耳鼻喉科學 |
|
廣東省中醫院1
江蘇省中醫院2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4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5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6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7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8
云南省中醫醫院9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