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協會簡訊 19期
協會簡訊
第十九期
四 川 省 中 藥 行 業 協 會 2021 年 12 月 13 日
網站: http://www.lineasex.com Email: sczyxh@163.com
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視頻會
12月3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部門有關負責人參加的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視頻會,交流各地做法經驗,聚焦問題難點,研究推進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和“三品一標”行動的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2018年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要求,加強中藥材產業發展指導,20多個省份制定了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統籌資源加大政策投入,創建了一批高質量道地藥園和示范基地,中藥材生產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會議強調,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扛起政治責任,主動擔當作為,把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好,不斷增加優質藥材供給。要堅持問題導向,把中藥材“三品一標”行動作為推動道地藥材基地建設的重要抓手,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推進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要圍繞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加快優良新品種選育、引進、示范推廣,集成推廣一批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模式,創建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中藥材品牌,建立健全中藥材產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加快形成優質優價機制。要善于用好資源,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調動地方支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切實提高中藥材產業發展質量水平。河北、黑龍江等7個省份作交流發言。(來源:農業農村部官網)
全國政協召開
“加大中醫藥資源的發掘和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摘要)
11月26日,全國政協召開“加大中醫藥資源的發掘和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科技部、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藥監局負責同志聚焦主題深入交流。
守正創新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 中醫藥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表示,我國中醫藥臨床優勢顯著,但科學研究十分薄弱,研究投入、重大科研平臺都很缺少。盧傳堅說:“要面向中醫藥原創基礎理論設立專項,推動中醫藥原始創新。只有以原創性、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為抓手,聚集優勢資源集中攻關,才有可能取得突破?!笨挂咧?,中藥新藥“宣肺敗毒顆?!卑l揮了重要作用,入選“三藥三方”。是張伯禮和團隊長期堅持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原理、走中西醫結合道路的結果。
張伯禮院士在會上表示,堅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必須強化問題導向,把握重點任務,同時也要不斷引進現代的科學技術為我所用。張伯禮“建議以評價機制改革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和機制,特別是在人才政策方面給予傾斜。希望在以后的像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評選中,將參評的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單獨分組、單獨評審,或給一定的比例,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和釋放中醫藥人員的活力,增強中醫藥發展的后勁和動力。
傳承精華實現高質量發展 傳承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委員們認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和瑰寶,是祖先留給后輩的寶貴財富,要切實做到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現在既能從事中醫藥古籍文獻研究,又能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專業團隊和專門人才嚴重缺乏?!比珖f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王國強在會上坦言。他認為,要加快以《中華醫藏》編撰出版為重點的中醫藥經典古籍的集結,開展海內外中醫藥古籍資源的普查,推動中醫藥古籍的存藏保護與搶救修復工作,實施中醫藥古典醫籍數字化重大項目,加快培養中醫藥古籍文獻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的專業隊伍、創新團隊和復合型人才。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部主任、保健醫療部主任張洪春表示,中藥炮制是中國傳統醫藥守正的重要環節,炮制技藝是關鍵制備或提取手段。他建議,將中藥炮制技藝與理論的研究,列入國家科研重點項目,支持中藥炮制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完善符合行業特點的高質量人才培養模式,把傳統“師徒傳承”模式融入現有教育體系,支持開設“炮制老專家傳承工作室”,為經驗傳承提供平臺。
破除瓶頸改革完善評審機制 參加調研的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局原副局長馬建中建議,加快完善中醫藥服務價格政策,及時對中醫藥服務項目進行調價評估。適當提高中醫藥服務報銷比例,降低起付標準。遴選發布中醫優勢病種,實施按病種付費。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醫藥業商會會長林凡儒從企業角度提出中醫藥審評審批中存在的問題。林凡儒建議,要改革完善中藥注冊、審評審批管理。在中藥新藥臨床試驗、上市申請注冊、審評審批和知識產權保護上提供政策支持,激勵中藥創新藥研發。
推進中醫藥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完善中醫藥注冊費分類、增加古代經典名方申報路徑……委員們的建議得到了與會部委同志的認真回應??梢钥隙ǖ氖?,這些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建議將被吸納到有關部門未來的政策制定中,助力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1新當選院士】朱兆云:用科學解鎖“云藥”密碼(節選)
七葉蓮,一種云南地區常見的藥用植物,因其祛風止痛、活血消腫的功效被廣泛應用于跌打損傷的治療。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藥集團中藥研發總監朱兆云最喜歡的一種植物。
38年來,朱兆云如這株樸實無華的植物,扎根在云南的泥土里。她帶領團隊開展“云藥”資源調研,填補了低緯高原地區天然藥物、重要天然藥物及民族藥相關研究空白;她以第一發明人的身份創制研發多種新藥,提升了民族藥資源研發水平,為無數患者解除病痛;她筆耕不輟主編系列專著,使長期家底不清、無序利用的云南天然藥物研發從此有了科學依據;她用科學破解“云藥”密碼,推動民族藥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2021年,繼1994年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研究所名譽所長、終身教授胡之璧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后,時隔27年,朱兆云成為中醫藥領域的第二位女性院士。
攻堅克難創造科研條件
以第一完成人獲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云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等獎項……
1999年,45歲的朱兆云從云南省醫藥工業公司管技術的副總經理調任云南省藥物研究所擔任所長。上任伊始的朱兆云認為“資源是產業發展最根本的物質基礎、天然藥物資源是發展云南醫藥產業的切入點”,她想重啟“低緯高原地區(云南)天然藥物資源野外調查及研究開發”重大項目。但此時藥物所剛從瀕臨絕境的老科研院所完成改制,既失去了財政供養,又沒有新的資金來源,朱兆云四處奔走,得到了1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把實驗室的設備裝了起來。這項貫穿朱兆云人生的重大項目,也開始逐步推進……
資源調研為云藥建檔立卷
從2000年起,作為總設計師和負責人,朱兆云帶領科研團隊開始了“低緯高原地區天然藥物資源野外調查與研究開發”這一項目。在這次調研中,她兼顧民族用藥經驗,反復斟酌,制定出“民族民間應用+生物學特性+生態適應性”的融合研究方案。
有了野外調查的強力支撐,云南天然藥物家底逐漸清晰可識:以朱兆云為組長的科研團隊采集標本1萬多種10萬余份,拍攝原生態彩色照片約16萬張;準確鑒定出412科1720屬4392種天然藥物,發現新分布藥用植物93種,新藥用植物資源451種。對70種重要藥物資源深入調查和生產區劃,對40個云藥主要產地種植的藥材進行含量檢測,助力藥農增收脫貧,促進生態保護。澄清傳統藥物基原1040種,翻譯民族語言文字藥名5567個,系統整理附方5816首,注釋附方中使用藥物1679種。構建多學科藥物實驗篩選和評價體系,對《滇南本草》進行現代研究,其中有99種屬首次。填補了低緯高原地區天然藥物、重要天然藥物及民族藥相關研究空白。
基于野外調查所獲的第一手資料,她主編了《云南天然藥物圖鑒》《云南民族藥志》等6部22卷1191萬字的專著,提供了科學、詳實可靠的研究資料,得到廣泛應用。尤為讓人感動的是,整套著作的編制是公益性的,朱兆云和她的團隊沒有任何收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肖培根評價:“這套書可算是云南醫界的浩瀚巨著,是功在國家、利在人民、惠及子孫的善舉?!边@一項目獲得了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填補了我國中醫藥行業10年、中藥行業近20年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空白。
自主研創民族藥大放異彩
在資源調研過程中,彝族群眾對跌打損傷、乳腺小葉增生等疾病的獨特治療經驗吸引了朱兆云的注意。她一頭扎進研究中,對比成百上千個處方,反復推敲琢磨;伏案翻閱資料,對照標本,進行藥材基原鑒定;和助手騎著自行車在昆明大大小小的醫院和中藥鋪轉悠,調查醫生和病人的需求;組織團隊有序開展系統規范的藥學、藥理、毒理及臨床研究……
最終,她作為第一發明人創制的5個國家新藥成功上市。這就是“金品”系列藥物,該系列包括痛舒膠囊、腫痛氣霧劑、腫痛搽劑、腫痛凝膠、傷益氣霧劑5個新藥,其中2個新藥進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痛舒膠囊成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在以上研究中,她應用自己所學專長及多年積累的經驗,勇于創新,不斷鉆研解決技術難題。提出思路并設計技術路線;制訂研究方案,組織實施野外調查、分類鑒定、篩選評價和核實整理;承擔自主研發新藥的總體方案設計、處方篩選核定、基原鑒定,以及立題依據等原創核心部分的工作,組建團隊相繼進行藥學、藥理毒理等臨床前評價和臨床驗證。痛舒膠囊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復,獲準在美國開展II期臨床研究。
朱兆云說: “讓更多民族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一個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完成從制造到質造再到智造的轉型升級?!碑斶x中國工程院院士,對朱兆云來說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她說:“盡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在一代代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民族藥終將走向世界?!保▉碓矗褐袊嗅t藥報)
2020年全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質量情況分析(二)
二、主要質量問題及分析
1 、偽品冒充正品
隨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年)的提出,對中醫藥的認知度逐步提升,中藥材年交易額逐年提升,發展進入快速道。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生產、流通也進入了快軌道發展,一些地方中藥材(或地方習用品種)流通到全國作為常規商品藥材銷售和使用,嚴重擾亂了中藥材市場的秩序,如華南谷精草充當谷精草使用,正品谷精草為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的干燥頭狀花序,而偽品華南谷精草為華南谷精草E. sexangulare Linn.的干燥頭狀花序,兩者來源不同。同理,存在大葉茜草冒充茜草使用、參薯冒充山藥使用、甘肅白前冒充白前使用、西南繡球冒充小通草使用、繁穗莧子冒充青葙子使用、藏柴胡冒充柴胡使用、山蘭冒充山慈菇使用等現象。
2 、摻偽摻雜
摻偽現象主要集中在近緣種屬藥材的混用上,尤其是加工切制后的中藥飲片中摻偽。中藥材經過切制,外觀性狀受到部分破壞,更難發現混偽摻偽情況。問題較突出的有:小平貝母與川貝母混用、山莓與覆盆子混用、附子與川烏混用、中華槲蕨與槲蕨混用、歐當歸與當歸混用、虎掌南星與半夏混用、紅景天及近似種混用等。另外,不同來源的藥材由于部分名稱相同或外觀性狀相似而?;煊?,如麥冬與山麥冬、五加皮與香加皮、水白及與白及、粉葛與葛根、黃柏與關黃柏、骨碎補與大葉骨碎補、通草與小通草等。針對上述摻偽情況,除了采用傳統的生藥學鑒定,還要結合現代分析技術加以甄別,從技術層面和標準上嚴格把關,使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回歸正本清源。
在藥材及中藥飲片的采收、加工過程中,應盡可能去除非藥用部位及外源性雜質,以確保其臨床療效。在歷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中,藥材來源項下均明確規定除雜(或除去須根、子根、泥沙、地上部分、蘆頭或除去外皮、粗皮)等情況,在通則中對中藥飲片雜質有嚴格規定,藥屑及雜質通常不得超過3%。但抽檢中仍然發現許多摻雜品種,如柴胡飲片,抽檢中發現較多的地上莖混入飲片中;牡丹皮、白鮮皮、遠志、巴戟天等木芯去除不凈;蒲黃中雄花序和砂石過多;海金沙中砂石過多;杜仲、南沙參中未去粗皮或栓皮。
進口藥材一直是我國中藥材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球中藥材使用大國,近年來,進口中藥材的品種和數量逐年增長,但因進口藥材資源銳減、產地變遷、國內用量激增等因素影響,出現了供不應求及摻雜使假等質量問題。例如:蘇合香藥材,目前市場上多以來自洪都拉斯的同屬植物北美楓香樹Liquidambar styraciflua L.的樹脂為主要來源,而傳統上產自土耳其等國家的蘇合香L. orientalis Mill是目前《中國藥典》2020版收載的蘇合香來源,但因其資源有限,在市場上幾乎無該來源的樣品流通。還有的進口藥材存在摻偽摻雜現象,如血竭中摻入達瑪烷樹脂、松香、果殼粉、龍血竭等;進口沒藥中雜質過多,酸不溶性灰分超標嚴重,質量差異較大。另外,仍有部分藥食同源的藥材以農副產品等形式進入國內,如小茴香、酸棗仁等,這些藥材能否作為常用的中藥材使用及質量如何,應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為加強監管提供技術支持。另外,盲目引種進口藥材或國外異地引種國內藥材都可能由于產地的差異引起藥材的藥效物質基礎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藥材質量發生變化,也影響進口藥材的國際聲譽和正常的中藥材的進出口貿易秩序,如砂仁引種到越南、老撾、緬甸后,以進口砂仁銷往我過廣西、云南等地,與國產砂仁相比,質量發生改變。(未完、待續)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張萍 郭曉晗 荊文光 李明華程顯隆 魏鋒 馬雙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