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協會簡訊 18期
協會簡訊
第十八期
四 川 省 中 藥 行 業 協 會 2021 年 11 月 24 日
網站: http://www.lineasex.com Email: sczyxh@163.com
中醫藥行業田金洲、朱兆云、肖偉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分別選舉產生6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5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8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中醫藥大學田金洲、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朱兆云、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肖偉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繼2019年仝小林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琦、劉良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后,中醫藥行業再添3位院士。
中醫藥行業新增的3位院士,是中醫藥領軍人才的杰出代表,對整個行業具有極大的鼓舞作用。新增3位院士的基本情況:
田金洲,中醫腦病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長江學者,岐黃學者。他是董建華院士和王永炎院士的學術傳承人,從事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帕金森病及失眠等腦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成績突出。探索了復方中藥從腦微循環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途徑,挖掘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中醫藥治療理論和方法,研制了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的系列中國標準。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7項,主編著作7部,發表論文300余篇。
朱兆云,云南白藥集團中藥研發總監。38年來,她扎根云南邊疆,腳踏實地探索民族藥發展路徑。堅持應用基礎研究與新藥開發并重,帶領團隊對我國低緯高原地區復雜多樣的民族藥資源實施首次系統研究的重大工程,為民族藥傳承和創新提供了示范。開展資源調研,主編專著6部22卷,鑒定確證收載4392種藥物。發掘民族藥資源,以第一發明人創制5個國家新藥并成功上市。建設通過國家認證的5個平臺及其團隊,提升民族藥資源研發水平。以第一完成人獲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等獎項。
肖偉,江蘇康緣現代中藥研究院院長,中藥制藥過程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成藥智能制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藥典委員會執行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他是我國制藥工程學科領域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主持國家863、重大新藥創制等項目13項,在新藥創制、生產過程質控、智能制造領域取得系統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6家醫藥企業榮膺2021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公布2021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名單的通知》(工信部科函〔2021〕298號),認定了58家企業為2021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有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江西普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德人西安幸福制藥有限公司、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6家醫藥企業上榜。(來源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
人民日報刊發黃璐琦文章:
發揮中醫藥優勢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敝嗅t藥發展不僅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著力點之一,應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使這一寶貴資源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建議:
彰顯中醫藥臨床優勢,構建中西醫并重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此次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針對公共衛生服務、應急救治儲備等方面的基礎性短板和供給不足,建立中西醫協同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機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西醫并重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非常重要。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中強化中醫藥工作平臺建設,將中醫醫院納入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設范圍,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發揮中醫藥科技優勢,打造完善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完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在中醫藥、針灸、中西醫結合等基礎研究領域部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匯集生命科學與中醫藥科研優勢資源,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產出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
傳承中醫藥文化優勢,實現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醫藥是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傳承中醫藥文化并不斷賦予其時代內涵,是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的有力舉措。挖掘中醫藥文化資源內涵,對古典醫籍精華進行梳理和挖掘,追溯中醫藥學術源流。培養具有文化自信、人文素養、國學底蘊的中醫藥領軍人才,使中醫藥文化薪火相傳。
堅持中醫藥預防優勢,完善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衛生與健康服務體系?!爸挝床 笔侵嗅t藥優勢和特色的重要體現,中醫藥提倡“預防為先”,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養生為一體,滿足人民群眾全方位、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讓中醫藥全程參與到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中,在健康中國主戰場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重視中醫藥生態優勢,促進中醫藥生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中醫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重視中醫藥生態優勢,實現中醫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要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建立中藥規范化基地和中藥資源保護區,完善中醫藥資源的保護制度與措施,促使中醫藥資源可持續發展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性互動、相輔相成。
挖掘中醫藥產業優勢,發揮中醫藥產業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中醫藥產業價值的挖掘與利用,對調整經濟結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挖掘中醫藥產業優勢,應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在服務模式、產業發展、質量監管等方面協同發力,推進中醫藥產業化與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推動中藥飲片、中成藥及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來源:人民日報)
2021年1-9月中藥材進出口貿易分析
截止2021年三季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稱“新冠肺炎”)持續蔓延,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沖擊。據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1—9月,中藥材及中成藥進出口貿易總額43.95億元,同比下降6.9%。在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下,中藥材進出口貿易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更充分說明了我國中醫藥外貿行業良好的基本面和強大的韌性。
一、 中藥材出口貿易情況
1、出口量和出口額略有下降 2021年1—9月,我國向境外出口中藥材43.95億元,同比下降6.9%,出口數量9.17萬噸,同比下降3.6%。具體各個月份,由于去年疫情的原因,2021年1月份同比出口量出現了正增長,自2月份開始出現負增長,最大幅度同比降低20.1%(見圖1)
2、對越南出口業績搶眼 2021年前三個季度,我國中藥材出口的前十大市場(按出口額計算)為日本、中國香港、韓國、越南、中國臺灣、馬來西亞、美國、泰國、德國、新加坡,我國對前十大市場出口額為39.65億元,占前三季度中藥材出口總額的88.34%。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持續推進,東盟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藥材出口前十大市場中,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均為東盟國家;其中,我國對越南出口在逆境中體現增長。2020年1—9月,我國對越南出口額達5.37億元,同比增長26.17%。
3、藥材出口前十大品種 2021年1—9月,我國出口中藥材前十大品種(按出口額計算)為八角茴香、枸杞、人參、當歸、黃芪、半夏、茯苓、鹿茸、冬蟲夏草、黨參,占上半年出口總額的42.58%);其中鹿茸、冬蟲夏草、黨參同比增長,其他品種下降1%-21%不等;各品種的出口來源地集中在品種主產區(如廣西-八角茴香、寧夏-枸杞、青海-冬蟲夏草)及沿海省份(天津、廣東、遼寧等)。
4、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關中藥材出口量降低 以“三方三藥”(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為代表的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比去年同期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部分中藥材出口量均有不同程度減少,如麻黃、黃芪、當歸、等品種在2021年1-9月出口量同比下降為6%~39%。
5、出口貨源地廣西省出穩步增長 2021年前三個季度,我國中藥材重點品種出口貨源地十個省份分別是,為廣東、湖南、廣西、安徽、天津、湖北、遼寧、北京、浙江、寧夏,出口額為3619.億元,占前三季度中藥材出口總額的80.64%。除廣西以外,其他各省出口額同比縮減,最大減少27.56%;廣西出口增長主要在對東盟出口上,其一個省占對東盟總出口額的40.83%,同比去年同期增長48.44%
二、中藥材進口貿易
1、中藥材進口量和進口金額雙降 2021年1—9月,我國進口中藥材5.41萬噸,同比增加16.7%,進口金額15.43億元,同比增加53.8%。中藥材進口量與2021年同期對比自6月份起有較大幅度下跌,最高9月份跌至50%。
2、中藥材進口前十大品種及貨源地 2021年1—9月,我國進口中藥材前十大品種(按進口金額計算)為龍眼肉、鹿茸、西洋參、人參(主要為高麗參)、乳香沒藥及血竭、西紅花、姜黃、胖大海、甘草,多為藥食兩用品種和滋補類品種,占2020年上半年中藥材進口總額的99.88%。
由于使用傳統和境外土地、人工等成本等原因,龍眼肉、鹿茸、西洋參、人參、胖大海、姜黃等在我國有產出單還是需要大量進口。
2021年1-9月中藥材進口貨源前十地區分別是泰國、新西蘭、加拿大、韓國、伊朗、美國、肯尼亞、印度尼西亞、越南、蘇丹。
泰國的龍眼肉和胖大海、緬甸的姜黃、非洲的“乳香、沒藥及血竭可謂“物美價廉”。 2021年我國進口龍眼肉99%來自泰國,泰國保持我國進口藥材的最大貨源國。
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鹿養殖產業發展水平全球領先,但兩國主要使用部位為鹿肉,鹿茸在當地利用率較低,主要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口。2021年上半年,新西蘭向我國出口大量鹿茸等動物藥材,成為我國進口藥材的第二大貨源國。
我國另一個大量進口的品種為西洋參。加拿大和美國為我國進口西洋參的主要貨源國;雖然我國已形成一部分西洋參的產區,但進口西洋參具有較高的口碑效應,市場認可度高于國產西洋參。此外,我國還從韓國進口部分韓國人參。
乳香、沒藥及血竭非洲進口價格相對低廉,印度尼西亞進口的價格相對價格比較高,是非洲價格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來源:藥通網)
2020年全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質量情況分析 (一)
中藥材及中藥飲片是中藥產業鏈條的最前端,也是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基石和根本,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中醫藥的臨床療效。加強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監管,保證其質量穩定、可控,一直是中藥產業監管的重點和難點。 隨著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正式實施,加大了對生產、銷售假藥、劣藥的處罰力度,從法規層面筑牢藥品尤其是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監管盾牌。在2019年全國范圍的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的基礎上,2020年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持續向好,中藥飲片質量與監管已引起業界的高度重視,行業協會也圍繞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狀況、標準研究及有效開展監督舉措等展開了系列研討,為推動產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雖然中藥材及中藥飲片質量有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栽培藥材品質下降,體現在外觀性狀差異大、成分含量不合格等;非藥用部位摻雜的比例較多;重金屬及農藥殘留的污染依然存在;資源緊缺的藥材多出現近緣種屬藥材混用等情況。筆者對2020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藥材及中藥飲片質量概況進行了數據匯總,形成了本年度《全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質量分析報告》,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討論。雖然不同地區的抽檢目的、抽樣環節、品種數量、覆蓋范圍、檢驗項目等各有側重,但總體質量數據和信息仍然可以反映當前我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情況,可為相關部門加強中藥材及中藥飲片質量管理、修訂和完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標準、制定監管政策、進一步整治中藥材市場、加強對中藥生產企業的監督和檢查提供依據。
一、總體情況
2020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含港、澳、臺地區)共抽檢中藥材及中藥飲片45 712批,合格4 4098批。從抽檢合格率看,各省的樣品抽檢合格率分布在86.7%~100%,絕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抽檢合格率在90%以上,全國平均抽檢合格率為96%??傮w質量狀況與2019年(抽檢54 188批,合格49 188批,合格率91%)比較,抽檢合格率提高約5%。抽檢合格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穩中向好的大趨勢,說明加強藥品質量監管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同時,也說明生產企業質量責任主體意識越來越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近8年來全國范圍的中藥飲片質量抽檢數據,結果表明,自2013年開展全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專項抽檢工作以來,產品質量合格率逐年提高,從2013年的抽檢合格率64%,到2020年的抽檢合格率96%,說明中藥材及中藥飲片質量呈現逐年提升、穩步向好的發展態勢。(待續)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張萍 郭曉晗 荊文光 李明華程顯隆 魏鋒 馬雙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