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協會簡訊 17期
協會簡訊
第十七期
四 川 省 中 藥 行 業 協 會 2021 年 11 月 12 日
網站: http://www.lineasex.com Email: sczyxh@163.com
商務部發布關于“十四五”時期
促進藥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摘要)
10月21日,商務部發布了《關于“十四五”時期促進藥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下同)?!吨笇б庖姟饭舶藗€部分:一是總體要求、二是完善城鄉藥品流通功能、三是著力提升藥品流通能級、四是穩步發展數字化藥品流通、五是續優化流通行業結構、六是促進對外交流合作、七是夯實行業發展基礎、八是保障措施。
《指導意見》在總體要求中明確:到2025年,藥品流通行業與我國新發展階段人民健康需要相適應,創新引領、科技賦能、覆蓋城鄉、布局均衡、協同發展、安全便利的現代藥品流通體系更加完善。培育形成1-3家超五千億元、5-10家超千億元的大型數字化、綜合性藥品流通企業,5-10家超五百億元的專業化、多元化藥品零售連鎖企業,100家左右智能化、特色化、平臺化的藥品供應鏈服務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市場總額98%以上;藥品零售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額6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率接近70%。
《指導意見》在完善城鄉藥品流通功能、著力提升藥品流通能級方面提出:優化行業布局。加快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醫藥物流服務體系,提升由區域物流中心、省級物流中心和地縣配送中心構成的全國醫藥物流網絡的服務功能,發展多層次的藥品供應鏈物流網絡。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藥品配送體系,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第三方物流、郵政、快遞等進行市場化合作,擴大農村基層藥品配送覆蓋面,支持跨區域配送、分級接力配送,健全通達最后一公里終端的農村藥品供應網絡。支持大中型藥品批發企業結合城市醫療資源調整和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優化完善城市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全面實現端到端的藥品配送與服務。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結合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服務網點建設,有效融入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服務商圈,實現藥品流通對基層的有效覆蓋,提升人民群眾用藥的可及性、便利性。
加快發展現代醫藥物流,加強智能化、自動化物流技術和智能裝備的升級應用。推進區域一體化物流的協調發展,探索省內外分倉建設和多倉運營。鼓勵第三方醫藥物流發展,推動藥品冷鏈物流規范發展,構建便捷、高效、安全的現代醫藥物流體系。推動建設一批標準化、集約化、規?;彤a品信息可追溯的現代中藥材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符合中藥材現代化物流體系標準的初加工倉儲物流中心。發展現代綠色智慧供應鏈。鼓勵發展新型供應鏈服務企業和服務平臺,推進供應鏈上下游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積極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推動流通全鏈條節能減排。
《指導意見》提出:穩步發展數字化藥品流通。推動行業進行數字化改造與升級,促進企業“上線上云上平臺”,深化市場營銷、運營管理、倉儲物流、產品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電子商務平臺融合發展,發展智慧供應鏈、智慧物流、智慧藥房等新形態,推廣“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零售新模式,引導線上線下規范發展。
《指導意見》在夯實行業發展基礎中提到:推進流通標準化建設。構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相互配套、相互補充的藥品流通標準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的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快廣泛應用的團體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強化國際國內標準相銜接。深入推進各項藥品流通標準的宣貫工作,支持骨干企業積極示范應用,引導藥品流通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等。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中醫藥相關項目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4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58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57項:特等獎2項,一等獎18項,二等獎137項。有8位外國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其中,2個中醫藥相關項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項目名稱分別為“中醫藥循證研究‘四證’方法學體系創建及應用”和“基于‘物質-藥代-功效’的中藥創新研發理論與關鍵技術及其應用”。(來源:央廣網、科技部官網)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創新團隊
榮獲“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0月28日,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暨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等與會領導為獲獎者頒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創新團隊獲得“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今年共有93名技術人才和97個先進集體獲得表彰,全國僅有4個中醫藥相關單位入選。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為黃璐琦院士,負責人為郭蘭萍研究員。團隊支撐建設有道地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依托單位、ISO/TC249/WG1及全國中藥種子種苗標準委員會等平臺。先后入選科技部重點領域“中藥資源創新團隊”“中藥生態農業創新團隊”。在分子生藥學、中藥資源區劃及遙感監測、中藥生態農業、道地藥材形成生物學機理研究、中藥標準研制等方面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 四川省教育廳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 四川省廣播電視局印發
《四川省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廣電總局關于印發《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國中醫藥辦發〔2021〕3號)精神,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省委宣傳部、省中醫藥局、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廣電局共同制定了《四川省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工作方案》(簡稱《方案》下同)。
《方案》說: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大力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川派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斗桨浮访鞔_:到2025年,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體系進一步完善,傳承與弘揚中醫藥文化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進一步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四川中醫藥文化精髓得到進一步挖掘,川派中醫藥古籍得到進一步搜集、梳理與研究,建成中醫藥古籍文獻數據庫。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進一步多元,在省內命名一批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中醫藥文化傳承基地,爭創一批全國基地。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基礎進一步夯實,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中醫藥文化創新成果顯著增多?!斗桨浮诽岢隽巳椫饕蝿眨?span lang="EN-US">
(一)深入挖掘川派中醫藥文化精髓
1.全面加強中醫藥文化研究闡發。系統梳理中醫藥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醫藥一脈相承、共存共榮的關系,深刻闡明四川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精神內核和價值理念,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推動中醫藥文化學術出版。2.加強川派中醫藥資源挖掘梳理。加強川派中醫藥文化資源系統梳理,整理推出彭祖、涪翁、唐慎微、蘇東坡等一批川派中醫藥文化歷史典故和名人故事。建設全國領先的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中心。分階段實施中醫經典著作整理研究與人才培養工程,建立中醫藥古籍文獻數據庫。改善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等教育科研機構中醫藥古籍保護、名家臨床經驗傳承等條件,提高利用能力。挖掘整理傳統中藥制劑技術,收集篩選民間中藥單驗方和技術,做好登記保護工作。強化川派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川幫”老藥工傳統技藝傳承,遴選50—100名實施數字化、影像化記錄保護。
(二)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群眾生活
1.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陣地建設。支持四川省中醫藥博物館提檔升級,力爭打造成全國一流的中醫藥博物館。推動各類博物館、宣傳教育基地、文化傳承基地等擴大開放力度,營造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到2025年,建設50個左右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和文化體驗場館,爭創一批全國基地。2.常態化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播活動。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融入群眾生產生活。3.建設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科學的中醫藥健康養生知識和理念。4.創新中醫藥文化傳播方式。推進中醫藥與動漫、餐飲、體育、演藝等有效融合,篩選推廣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一批中醫傳統養生運動,創作一批承載川派中醫藥文化內涵的紀錄片、影視演藝作品,綜合運用數字電視、短視頻、觸摸媒體等新型手段,講好中醫藥故事。
(三)推動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
7.進一步豐富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中設置中小學體育與健康等學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將中醫藥文化相關內容有機融入健康教育教學、傳統文化科研課題、綜合實踐活動、智慧教育、選修課等。8.豐富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形式。推動全省各中小學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活動。推動將中醫藥課程納入各級黨校、老年大學、各類輪訓培訓等。9.培養中醫藥文化傳播人才。建立中醫藥文化傳承專家庫,培育50—100名涵蓋研究、教學、傳播、推廣等方面專業結構合理、業務素質較高的中醫藥文化傳承專業隊伍。(來源:制藥網)
最高人民法院:加強中醫藥古方和中藥商業秘密等司法保護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發布,就全面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提出20條措施,圍繞科技創新成果、著作權和相關權利、中醫藥知識產權等9個方面提出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措施?!兑庖姟访鞔_,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依法妥善審理涉中醫藥領域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推動完善中醫藥領域發明專利審查規則,促進提升中醫藥領域專利質量。加強中醫藥古方、中藥商業秘密、道地藥材標志、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法保護,推動完善涉及中醫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國際國內規則和標準,促進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與現代知識產權制度有效銜接。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教育部復全國政協委員提案:提高醫古文在中醫教育中的地位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3168號(教育類204號)提案答復的函》。針對《關于加強中醫院校古漢語和中醫經典課程比重的提案》,教育部回復內容:
一、關于提高古漢語教學和中醫經典課程在中醫院校教學中地位的建議(節選)
一是出臺標準,強化中醫經典課程教學。自2017年起,到2020年12月,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一系列文件,據調研,目前我國所有中醫藥院校均將《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等中醫經典課程作為中醫學專業必修課,開設了平均為268學時,占中醫類必修課的22%,占全部必修課總學時的10%。二是加強引導,提升中醫經典學習效果。2020年,教育部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次開展了全國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試點聯考工作,考核內容主要涉及《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四大經典著作,考生覆蓋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個層次。目前,全國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試點聯考已連續開展了兩屆,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將逐步實現本科中醫藥專業學生和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人員全覆蓋。同時在中醫醫師資格考試、職稱考試中加大中醫經典內容的考核比重,在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培養中專門設置中醫經典學用與考核模塊,引導中醫藥院校重視學生中醫經典能力培養,不斷提升中醫類專業學生的經典學習運用能力。教育部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了兩屆《黃帝內經》知識大賽,近100萬高校師生參賽,三是政策支持,提高醫古文在中醫教育中的地位。目前,我國24所獨立設置的本科中醫藥院校中有22所開設了醫古文課程,其中20所院校將醫古文作為中醫學專業的必修課和專業基礎課,最高學時數72學時,最低學時數36學時,平均設置學時數為60學時。2021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在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中,按程序支持符合條件的繼承人以醫古文代替外語作為同等學力申請中醫專業學位考試科目。目前,教育部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在研究落實有關政策和辦法。
關于您提出的“古漢語和醫古文兩門課程的學時不能少于總學時的四分之一”的建議,教育部將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托相應教學指導委員會進行專題研究論證,積極推進中醫院校古漢語和醫古文教學工作。
二、關于編選中醫經典教材,夯實中醫院校學生中醫經典基礎的建議(節選)
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教高〔2020〕6號)中明確提出,要推進中醫藥課程教材體系改革,建設一批中醫藥類精品課程,編寫推廣一批符合中醫藥教育規律的核心課程教材。2021年在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引導下,依托高等學校中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組建了《黃帝內經》課程聯盟、《傷寒論》課程聯盟、《金匱要略》課程聯盟、《溫病學》課程聯盟等中醫四大經典課程聯盟,匯集名師名醫,持續開展課程建設、教材建設、題庫建設等研究工作,為編選優質中醫經典教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扎實推進《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建設一批中醫經典精品課程和核心教材,實現我國中醫藥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教育服務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基礎性重要作用。
感謝您對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碓矗褐袊嗅t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