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 奮力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 (省政府網站專訪實錄)
加快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 奮力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接受省政府網站專訪
文字實錄
(2021年11月02日)
訪談主題: 加快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 奮力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
訪談時間: 2021年11月2日下午15點
嘉賓: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 楊正春
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今年1月30日,黃強省長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重視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大力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融合發展,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實施中醫藥十大行動,推動中醫藥產品和技術創新,促進中醫與現代科學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川產道地藥材種植種苗繁育基地和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加強中醫特色人才培養,推廣中醫藥文化。加強縣市區中醫院建設,讓人民群眾更好享有優質中醫藥服務。
今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就高規格召開全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印發《四川省中醫藥強省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全面推進新時代中醫藥強省建設。為了讓廣大網友深入了解我省加快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奮力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有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同志,與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同時,我們今天的訪談將聯合新華網、四川觀察、川觀新聞、四川發布、封面新聞、四川iptv熊貓新聞頻道等平臺同步直播,也歡迎大家在收看訪談的過程當中積極提出您的問題。首先,請楊巡視給我們廣大網友打個招呼吧。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
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我是省中醫藥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很高興通過省政府網站這個平臺與廣大網友交流互動,共同分享四川加強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的一些具體情況。首先,我謹代表省中醫藥局向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我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主持人:
楊巡視,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我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現狀如何?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
好的,謝謝主持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發展中醫藥確定為國家戰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中醫藥改革發展,引領中醫藥取得歷史性成就。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今年1月27日,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全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省委書記彭清華深刻闡釋了加快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重要意義,強調從事業需要、產業發展、文化自信方面,堅決推動黨中央關于中醫藥工作的決策部署在四川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多次專題調研、推動中醫藥工作,就中醫藥發展提出“找個小切口、找準突破口、大膽闖大膽試”的總體要求,在今年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用獨立的章節專門部署中醫藥工作。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決定進一步加強省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成,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任雙組長。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中醫藥強省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將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納入對市(州)政府績效考核,激發各地中醫藥形成了競相發展態勢。四川中醫藥基本形成事業、產業、文化三位一體傳承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正在積極爭創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深入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
具體到產業方面,省委將中藥材產業納入確定的7個優先發展千億級產業之一,培育“5+1”現代產業體系中也將中藥材產業納入醫藥健康產業予以重點推進,“川藥”產業列為現代農業“10+3”產業總體戰略部署中。目前,全省中醫藥產業上下聯動、橫向配合、齊抓共管、全域發展的機制基本建立,為全局全域合力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奠定了組織保障。
(一)中藥材資源優勢顯著。我省素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無川藥不成方”的美譽,中藥資源優勢顯著,中藥資源蘊藏量位于全國前列,在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工作中,我省已實現全省183個縣全覆蓋,初步查明中藥品種數達7290種,居全國第一。常用中藥材品種數312種,占全國的86%,居全國第一。道地藥材品種86種,居全國第一,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中藥材產品31個。有16個品種、24個中藥材基地通過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認證,居全國第一。
(二)中藥材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據統計,2020年,全省人工種植中藥材面積817萬畝,中藥材總產值達325億元,單品種種植面積上萬畝的有53種,川芎、川貝母、川麥冬、川白芷、川黃連 等道地藥材的人工種植面積居全國前列。中藥材出口21個國家和地區。省內多家知名中藥企業,如 好醫生藥業、新綠色、雅安三九、新荷花 等,在道地產區建立了定制藥園、藥材基地,開展標準化、規范化中藥材種植。
(三)中藥工業發展穩步增長。2020年全省規模以上中藥飲片企業、中成藥企業共227戶,中藥工業營業收入達520.8億元,占全省醫藥工業比重35.3%。培育康復新液10億元以上的重磅單品1個,銀杏內酯注射液、清腦復神液等5億元以上中成藥大品種3個、1億元以上中成藥大品種21個、5000萬元以上中成藥大品種36個,培育 茯苓、黨參、川貝母、川芎 等重點單品飲片,形成了梯次推進格局。成都、資陽、眉山、瀘州等地建有 天府中藥城、天府國際生物城 等各具特色的中醫藥產業園區,為中醫藥工業全域拓展提供良好產業發展氛圍。
主持人:
謝謝楊巡視給我們的介紹,那么目前我們在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重點工作呢?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
好的,謝謝主持人!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方面,我們主要開展了七個方面工作。
第一是開展“三個一批”(重點企業、重點品種、重點基地)建設。我局全面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三個一批”建設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著力打造“龍頭企業、拳頭產品、優質基地”,首批確定立項重點企業8個、重點中成藥品種6個、重點中藥飲片品種7種、重點中藥材種植基地24個。重點基地種植面積達6萬余畝,銷售達3億元。
第二是全面推進“10+3”川藥產業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要求,根據現代農業“10+3”總體戰略部署,我局作為“川藥”產業第一牽頭單位。目前已建立了推進機制,編制了《川藥產業振興工作推進方案(2019-2022年)》和《2021年川藥產業工作要點》等文件,共同推進川藥產業發展。聯合商務廳組織 第3屆四川省中藥產業產銷用對接洽談會 ,吸引了350多家中醫藥相關單位前來參展,一批種植基地、種植專業合作社與中藥飲片(中成藥)企業進行了現場簽約。?
第三是打造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融合平臺。2018年12月,我局與省國資委、四川商投集團緊密協作,推動籌建成立了四川省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30億元。公司緊緊圍繞省級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平臺定位,聯合三臺工投組建 三臺麥冬產業發展公司 ,打造涪城麥冬國家地理標志、質量檢測認證體系及示范種植基地;與廣元市政府合作設立 廣元市醫藥投資公司 ,并購岷江源藥業股份,在廣元市打造秦巴山區動物類藥材生產示范基地;組建 四川省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公司 ,建設全省醫療大數據云平臺。
第四是實施產業提升扶持行動。我局會同財政廳編制了《促進四川中醫藥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2018年首次安排中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用于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重點實施“產業四大扶持行動”。一是川字號名優中藥“走出去”行動。分別在重慶、山東濟南、吉林長春、四川成都等地舉辦了主題為“本草四川,康養天府”為主題的四川省中醫藥推介會,擴大四川中藥企業與省外中醫醫療機構、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二是川字號中藥“三品引領”行動。實施“品牌引領”行動,著力打造6個中醫藥大健康產品開發創新團隊建設,著力開展系列大健康產品研發;實施“品種引領”行動,開展半夏飲片、抗感顆粒等10個優勢川藥提升品牌、優化品種項目;實施“品質引領”行動,開展川產道地藥材前胡、白芷、瓜蔞等15個標準化中藥材種植(養殖)區域發展項目。三是中醫藥產業示范區域發展行動。通過3個產業示范市、14個產業示范縣(市、區)創建,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意識和責任,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發展環境。四是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人才培養行動。建設3個中醫藥健康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培養一支適應中醫藥產業發展和中藥研發的專業人才隊伍。
第五是中藥材溯源工作初見成效。一是建機制。會同商務廳、經濟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等相關省級部門,建立工作協同推進聯系機制,強化頂層設計,明確了各自職責,形成了推進的長效機制。二是定標準。組建省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結合我省產業發展情況,研究制定省級中藥材溯源建設地方標準,明確全省建設基本要求和規范,實現全省中藥材溯源數據互聯互通。三是建平臺。鼓勵社會各方參與溯源平臺建設,目前成都中醫藥大學已建成了全國首個基于區塊鏈的溯源信息平臺,服務全國200余家中藥企業。好醫生藥業、新綠色藥業、省中藥飲片公司等省內重點中藥企業通過開展中藥標準化項目建設,已對4個中成藥、13個中藥飲片建立了質量追溯體系。下一步,我省將探索建設互聯共享的省級溯源平臺,積極對接國家中藥材供應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全省第三方中藥材追溯系統,推動實現全省中藥材溯源“一張網”。四是抓推進。201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率先將我省納入全國中藥材溯源試點省份之一。分三年安排中央專項經費200余萬元,支持蒼溪縣、南部縣、巴州區等10個縣建設國家中藥材溯源試點縣。截止目前,前期國家試點建設縣共有參與企業19家,基地數量43個,溯源覆蓋面積3萬余畝,溯源品種26種。2020年,在財政廳支持下,我省安排省級專項經費1600萬元,將三臺、彭州、筠連等16個中藥材產業重點發展縣納入省級中藥材溯源建設試點縣,目前省級溯源試點工作已經全面啟動,2021年4月出臺了全省中藥材溯源建設實施方案,組織召開全省中藥材溯源試點縣培訓暨工作推進會,印發了省級中藥材溯源試點縣工作推進方案,針對各個試點縣具體情況,分步推進實施。
第六是多項目聯動助推鄉村振興。一是開展中藥資源普查,我省已實現全省183個縣全覆蓋,進一步摸清貧困地區中藥材家底。二是持續推進《四川省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方案(2017-2020年)》相關任務實施,重點推進在貧困地區實施的24個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養殖)基地建設。實施川產道地藥材綜合開發與區域發展項目,共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種植面積達20.8萬畝,實現產值約40億元,帶動2200余戶增收致富。三是按照《促進四川中醫藥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重點實施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項目已帶動貧困戶720余戶脫貧。組織對貧困縣中藥材種植技術人員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累計培訓360余人。四是組建中醫藥扶貧工作專班。2020年4月,我局組建赴涼山州中醫藥扶貧攻堅專班工作組,助力州內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村順利退出、貧困縣全部摘帽。工作組深入會東、普格等7縣部分中藥材種植及加工基地開展實地調研。組織專家團隊重點對州內艾產業進行調研指導,推動州內艾產業鏈科學持續發展。五是2020年度全國中藥材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在巴中市召開,與來自全國22個省、自治區的與會代表分享了中醫藥產業扶貧經驗,助力川藥產業振興發展。六是組織開展2020年“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定制藥園”申報及認定工作,在貧困地區認定了10個“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和10個“定制藥園”。
第七是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2017年,省中醫藥局與文化和旅游廳簽署《關于推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協議》以來,在中醫藥康養旅游示范區(基地)認定標準、業態培育、產品開發、活動策劃、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一是加強全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總體規劃布局。兩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快四川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依據資源分布和發展基礎,提出構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創新發展的“一核四區”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格局,著力建設以成都為中心的創新發展核,川南、川東北、攀西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區和川西北民族醫藥特色旅游發展區。二是開展國家(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項目)建設工作。都江堰市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兩部門認定北川藥王谷等15個四川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都江堰問花村中醫藥特色養生花海等16個四川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項目,涵蓋成都、綿陽、遂寧、涼山等13個市(州)。三是初步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開展“本草四川·康養天府”推介會,帶領觀眾“云”游四川,西博會期間設館開展專題展覽展示,擴大四川中醫藥健康旅游的影響力。我局先后下撥2000余萬元資金支持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引導各市(州)持續加強資金投入和政策保障,積極探索擴大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供給,培育中醫藥健康旅游市場主體,將中醫藥健康服務業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現代農業園區等多形式結合,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高質量發展。
主持人:
謝謝楊巡視給我們的解答,推動中醫藥產品和技術創新,促進中醫與現代科學融合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那么我省在中醫藥科技創新方面我們有哪些成效呢?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
好的,謝謝主持人!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主要是以省內中醫藥科研院所、高校、創新企業為依托,以川產中藥材大品種、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為關鍵點,加強科學研究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建設中醫藥科研創新平臺,目前已建設有國家級平臺38個,省級平臺80個,構建了國家、省、局多層次、全產業鏈交叉融合的科技創新團隊,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川省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等項目,為我省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組織專家在摸清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基礎上,深入剖析阻礙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編制并發布指導性、可操作性強的《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提出了“三定(定產區、定品種、定重點縣)”的發展格局,填補了長期以來四川省缺乏中藥材整體規劃的空白,為我省各地科學發展中藥材產業提供科學支撐。
三是制定中醫藥科研分險基金方案。為進一步激勵和保護企業中醫藥科技創新積極性,我局會同財政廳制定了《四川省中醫藥研發分險基金設立方案》,省級財政在中醫藥發展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注入基金,首期規模為3000萬元,以后年度根據基金使用情況,動態確定下年度補充額度。
四是強化標準化建設引領。2017年,籌建成立省中醫藥標準化委員會,開展標準化研究項目54項,通過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發布省級中醫藥地方標準20項。
五是開展大品種精深加工研究。圍繞我省川產道地、大宗、優勢中藥材品種,組織開展 麥冬、川芎 等16個大品種培育項目,建立產學研用協同推進機制,進行系統研究與綜合開發,研發市場潛力大的中醫藥大健康產品。如:麥冬須根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納入四川地方特色食品,以麥冬須根為主要原料的飲料、日化用品、保健食品等產品已投放市場。
六是全面推進科技創新與轉化。成立四川省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中心和四川中醫藥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進7個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立項開展省中醫藥局科研課題研究,近5年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36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22項。
七是科技助推打造花椒第一省。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花椒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2018年立項的26個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制定的竹葉花椒藥材和中藥飲片的四川省地方標準已由省藥監局發布實施,完成了2020年版《中國藥典》花椒藥材及飲片質量標準修訂工作,共申請專利28項,獲得良種證1項、中藥化學對照品2個,發表論文20余篇、著作權1項,開發產品8個。
主持人:
下一步我們在中醫藥產業發展上有什么計劃安排呢?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
好的,主持人!下一步,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做:
一是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通過推動中醫藥優勢資源轉化,一二三產整體聯動,健全中醫藥產業標準體系、市場體系,提升藥材品質、推動轉型發展、拓展服務領域、強化科技支撐等舉措,實現中藥材種植(養殖)更規范,中藥工業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龍頭企業、品牌效益凸顯,中醫藥大健康產品融入人民群眾生活。
二是人才高地建設方面:通過全面創新人才引進、培育、使用、評價、激勵等舉措,搭建醫教研產用人才培養大平臺,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壯大基層人才,為事業、產業發展培養多元化人才,實現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和完善,人才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布局更加合理。
三是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方面:通過推進基地(平臺)建設、強化政策支撐、提升能力水平、標準化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機制更加完善,科技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產業化效率顯著提升,形成地方特色鮮明、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驅動作用顯著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
四是健康旅游方面: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四川品牌” 。依托省級文化旅游新業態建設、藏羌彝文化走廊推廣和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等,壯大市場主體,培育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重點品牌,拓寬企業發展投融資渠道,堅持名企、名品、名牌、名區聯動發展。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全域發展。完善標準體系和人才梯隊建設,持續開展示范基地遴選,儲備一批優質項目,推動全省中醫藥健康旅游“一核四區”發展格局加快形成。搭建一批對外交流合作與產業發展平臺,打造精品線路,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成為社會經濟新增長極。
主持人:
好的,謝謝楊巡視非常詳細的解讀。今天我們的整個直播過程也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接下來回答網友提出的問題。
“流云”:就中醫藥而言,“全產業鏈發展”具體是指什么?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
謝謝這位網友。中醫藥產業鏈范圍廣、鏈條長、關聯性大、融合度高、新業態多,涉及一、二、三產業全過程。一產主要包括中藥材種養殖生產和產地加工,二產包括中藥飲片炮制加工、中成藥生產、中醫藥大健康產品生產,三產包括中藥商品的物流運輸銷售,中醫藥健康服務業、中醫藥健康旅游業等,涵蓋中藥種植、中藥生產、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諸多領域,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務和健康產品。
“杉木”:如何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充分發揮中醫藥技術的獨特優勢?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
感謝這位網友的關注。其實這兩個問題是相互聯系的,把握住中醫藥臨床療效這個核心,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藥的可及性和獲得感,提升群眾的滿意度,我們采取了幾項重點舉措:一是實施中醫強基層“百千萬”行動。組建100個省級中醫專家團隊對183個縣(市、區)開展指導巡診、千個市級中醫專家團隊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坐診帶教,組織萬名縣級中醫類別醫師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實施聯村幫扶,健全“村村用中醫、社區有中醫、人人享中醫”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二是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中醫醫療服務實踐活動。深入推進“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行動,組織全省中醫醫療機構推廣實施一批惠民舉措,組織中醫藥專家開展講中醫、中醫師志愿服務和義診宣傳等活動。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活動,明確18項中醫藥服務項目,建立完善老年人就醫服務便利化政策措施。三是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填平補齊”建設,實現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全覆蓋。實施推進傳統中醫診所惠民行動,大力發展中醫診所,逐步構建“中醫診所在身邊”和“10分鐘可及圈”的中醫藥服務格局。四是發揮中醫藥在疾病治療中的特色優勢作用。實施推進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行動,建立“病有???、病有專人、病有專方、病有專藥”的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模式。支持建設了17個國家中醫??圃\療中心、64個國家級重點中醫??坪?span lang="EN-US">486個省級重點???,構建多層次、多專業重點??萍?。推進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能力建設,聚焦中風、肝病等重大疾病病種,遴選建設20個省級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中心和10個中醫經典傳承中心。會同省藥監局建立《四川省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調劑品種目錄》(第一批),集中審批確定虎杖解毒顆粒等198種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調劑品種在全省醫療機構調劑使用。五是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中的特色優勢作用。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促進專項行動,加強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治未病科建設,實施四季養生專項工作,研究、制定和推廣中醫治未病健康干預方案,加強重點人群中醫藥健康服務管理。六是發揮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特色優勢作用。在近年的抗震救災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建立中醫藥盡早、深度、全程介入的機制,健全中西醫結合體制機制,中醫藥系統人員第一時間全面參與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中醫藥防治舉措全面融入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先后印發七版《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控技術指南》,中藥預防湯劑服務覆蓋全省近90%的城市社區和80%的鄉村。
“景秀園”:針對學生、老人和村鎮居民,有沒有加強中醫藥文化和實用知識的中醫藥文化科普教育?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
謝謝這位網友對中醫藥的關心。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中醫藥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的傳播,2017年,省委將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列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7項重點工程之一,不斷凝聚“川派”中醫藥傳承力量,完善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體系。
一是全面加強中醫藥文化資源保護傳承。聯合省委宣傳部等部門印發《關于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工作方案》,編撰《四川中醫藥--傳承發展70年》,出版《川派中醫藥名家系列叢書》,打造川派中醫藥文化標志和品牌?!爸兴幣谥萍妓嚒?span lang="EN-US">3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成立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獲評首批全省優秀傳統文化重點研究院。
二是搭建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充分運用 省非遺協會、省圖書館、成都博物館 等優質資源,舉辦全國 首個中醫藥文物展,首個省級中醫藥古籍文獻展,在全省范圍內遴選 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中小學中醫藥文化傳承基地 30余個,聯合打造中醫藥文化傳播品牌。抓住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港澳高層會晤、國際友城合作論壇、西博會、大運會、海外抗疫等有利時機,扎實做好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擦亮中醫藥對外交流“名片”。
三是中醫藥文化傳播力更強。針對這位網友提出的學生、老人和村鎮居民等,我們實施了 “名中醫四川行”“名中醫大講堂” 等文化傳播品牌行動,將中醫藥服務送到群眾身邊。開展中醫藥文化“六進”活動,開展中醫藥文化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等各類活動1000余場,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群眾生活。舉辦全省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競賽、適宜技術大賽,傳遞科學的健康養生知識,推廣推拿按摩、艾灸等常用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
“回形針”:隨著中醫藥行業的高速發展,下游產業對中藥材資源的需求量不斷提升,中藥材種植行業如何跟上市場的速度?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
這位網友提的問題非常專業。隨著中醫藥行業的高速發展,下游產業對中藥材資源的需求量不斷提升,為了讓中藥材種植行業與市場相匹配,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優化區域布局。按照 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集中連片 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適時調整種植品種結構和種植面積,合理布局產業發展種植規模,大力發展道地品種,避免中藥材種植盲目發展,到2025年,新建、改造規范化基地50萬畝。二是加強資源保護與利用。深入開展道地藥材野生資源保護,建立 瀕危稀缺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力度,加快由野生向人工種植的馴化。開展優良品種選育等基礎研究,收集品種資源,在重點產區分品種建設一批標準高、規模大、質量優的 道地藥材種苗繁育基地 。三是推行標準生產。組織科研院校,開展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等綠色防控,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合理、控制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推廣生態種植和仿野生栽培。鼓勵藥企發展定制藥園,帶動藥農全程標準化生產。四是開展園區創建。推進 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建設,以園區為載體,推動“川藥”產業提升發展,努力將園區建設成為產業特色鮮明、加工水平高、產業鏈條完善、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生態、品牌影響力大、帶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樣板區。五是推進溯源體系建設。利用現代數據采集、信息處理等技術,并與中藥材種植養殖深度融合,建立從種子來源、種苗培育、田間管理、采收加工、倉儲保管、交易流通等于一體的中藥材全鏈條追溯體系,實現中藥材的可溯源化。六是提升裝備水平。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研發一批適用于各類道地藥材生產、采收、加工、病蟲害防控等實用工具,加快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在道地藥材生產的應用,提升自動化水平。
主持人:
好的,謝謝。非常感謝楊巡做客我們的直播間,帶來耐心的解答。今天的訪談到這里就結束了,再一次感謝大家對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的關注,我們下期節目不見不散,再見!
嘉賓簡歷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 楊正春
2021年11月02日 來源: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網站
楊正春,男,漢族,1963年2月生,四川閬中人,199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7月參加工作,四川省委黨校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醫學學士?,F任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
1983.09-1988.07??瀘州醫學院中醫系學習
1988.07-1994.05??自貢市大安區人民醫院醫師
1994.05-1995.12??自貢市大安區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主治醫師
1995.12-2000.08??自貢市大安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其間:2000.04任副主任中醫師)
2000.08-2003.09??自貢市大安區人民醫院院長、黨支部書記
2003.09-2008.05??自貢市精神衛生中心(自貢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
(其間:2006.07任主任中醫師)
2008.05-2010.11??自貢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副院長、工會主席
2010.11-2016.08??自貢市中醫醫院(自貢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16.08-2018.01??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2018.01-2020.10??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調研員
2020.10-2021.01??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二級巡視員
2021.01-至今?????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
分工
負責醫政、科技產業方面工作,協助田興軍同志負責審計方面工作。
分管醫政處(民族醫藥與基層中醫處)、科技產業處、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四川省中醫醫院、四川省中醫藥轉化醫學中心。
聯系指導四川省老年醫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