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材整體質量提高,農殘控制需進一步加強 --(摘自《2020年國內中藥材產業發展報告》)
中藥材整體質量提高,農殘控制需進一步加強
(摘自《2020年國內中藥材產業發展報告》)
國家藥監局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監管部門共核查出不合格中藥飲片1047批次,包括無生產企業標示及假冒品等情況,數量較2019年的2260批次下降53.67%,中藥材整體水平質量明顯提高。
2020年國內不合格藥品占比示意圖
不合格項目統計
2020年國內中藥飲片檢測不合格項目統計
國家藥監局公開數據顯示,在質量不合格項目中,性狀不合格項目最多,達到491批次;其次是含量測定、總灰分等項目的不合格。2021年,隨著新藥典嚴格執行,中藥材“優質優價”趨勢更為明顯,但可能會降低輔助檢測項目要求,而重點關注核心項目。
農藥和重金屬殘留控制工作亟待加強
33種禁用農藥檢出概率(%)
檢出物概率
部分易檢出、易超標33種禁用農藥的藥材
據弘正道(中國)中藥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正道”)對已檢驗的4850多個批次植物類藥材和飲片中的33種禁用農藥統計,常見檢出的禁用農藥有甲拌磷、克百威、滴滴涕、氟蟲腈、六六六、水胺硫磷、甲基異柳磷等。除了除草醚暫未見有檢出外,其余禁用農藥均有檢出,特別是甲拌磷、克百威檢出數量最為多見,比例分別達到9.87%和7.91%,形勢不容樂觀。
易超標品種
從弘正道已檢驗的530多種中藥材品種看,石斛、款冬花、紫菀、茵陳、當歸、金銀花、枸杞子、菊花、合歡花等藥材,被檢出禁用農藥更容易超出《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0212的定量限要求。
同時還需注意,其余藥材也常見檢出禁用農藥,雖尚未達到《中國藥典》2020年版定量限制規定,但仍存在質量安全風險。
說明
1. 面積算法:對國內和各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的測算,是根據納入統計的385種中藥材品種產能和生產周期,按照畝產量等維度進行估算,并根據信息站實地調研結果進行糾偏,可能與部分省份已經發布的種植面積存在誤差,望理解。
2. 計量單位:所有品種的種植成本、歷史價格、參考收購價格等,除另有說明外,統一按照該品種的常用商品規格統貨、公斤價核算。
3. 核算時間:所有品種的產需量評估、采購商排名等,除另有說明外,統一按照2020年數據為準。
4. 法律責任:做為投資咨詢機構,本平臺所有數據和結論僅提供參考,不應作為投資依據。如有引用或轉發,請注明來源和出處。
(本文摘編自天地云圖中藥產業大數據中心、中國中藥協會種養殖專業委員會聯合編撰的《2020年國內中藥材產業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