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 關于印發《四川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
索引號:008282882/2021-00487 |
公文種類:通知 |
發布機構:四川省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2021-07-24 |
文號:川府發〔2021〕11號 |
有效 性: 有效 |
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四川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
川府發〔2021〕11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現將《四川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1年7月24日
附:四川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可點擊下載)
(摘選部份)
前言
“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省脫貧攻堅任務勝利完成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的五年。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形成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客觀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建設的重大任務、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核心目標。
為貫徹落實《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推動新發展階段全省“三農”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特編制本規劃。規劃立足四川省情實際,緊緊圍繞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奮斗目標,對“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作出了具體部署。
本規劃是“十四五”時期四川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指導性文件。
第一章 開啟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
站在“三農”工作新的歷史方位開啟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緊緊圍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略)
第一節發展基礎
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農業“壓艙石”作用日益穩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2011 年以來,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496 萬畝,占耕地面積比重達到44.6%以上,糧食每畝產能提升80 斤以上。水利設施持續完善,有效灌溉面積達4485萬畝。農機總動力達到4750 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3%。農業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9%,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以上。農業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獲批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4 處,成功創建4個全國數字農業試點縣?,F代農業烘干冷鏈物流初具規模,全省冷鏈物流靜態庫容達430 萬噸。
二是“川字號”優勢特色產業持續穩定發展,“10+3”產業體系率先在現代農業園區落地?!?span lang="EN-US">10+3”產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優勢特色更加凸顯。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升,2020 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9468.9 萬畝,糧食總產量3527.4 萬噸,油菜籽產量突破300 萬噸、保持全國第一。生豬出欄數量保持全國第一,茶產業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第二,形成全國最大的晚熟柑橘產業帶,川芎、川貝母等大宗藥材人工種植面積全國第一,竹林面積居全國第一。以園區建設引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F代農業園區梯次推進體系穩步推進,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1 個、數量居全國第二,全省累計認定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94 個、市級
園區364 個、縣級園區673 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持續穩定向好。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累計制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800 項,累計創建部省級畜禽標準化養殖場1401 個、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91 個。風險防控及監管能力進一步增強,累計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2 個、安全縣15 個,完成國家、省級追溯平臺對接,全省大宗農產品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9.3%?!按ㄗ痔枴鞭r產品品牌體系不斷壯大。培育“天府龍芽”“天府菜油”等212 個區域公用品牌,“新希望”“竹葉青”等816 個優質品牌農產品;11 個地理標志產品進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保護目錄,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三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日漸完善,農村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全省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902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75 家,數量居全國第四、西部第一。累計培育農民合作社10.56 萬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461 個、家庭農場16.6 萬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0 萬人次。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6 萬個,服務對象473.6 萬戶。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持續發展。2019 年實現休閑農業綜合經營性收入1605 億元,較2015 年增長59.2%。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率達60%。農村電商快速發展,農村電商銷售額達到455 億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效應逐步顯現,累計建成產業融合園區430個。
四是農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農村居民收入持續不斷增加。2020 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929 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9.2%,持續保持“兩個高于”良好態勢,提前兩年完成翻番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5 年的2.56:1 縮小到2020年的2.4:1。產業扶貧撐起了脫貧攻堅“半壁江山”。率先在全國創新設立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和壯大集體經濟,全省360 萬貧困人口依靠產業和就地產業務工脫貧,占脫貧總人口的57.6%。全省88 個貧困縣組建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1317 個。2020 年全省實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貧困人口全部清零。
……
第五節 主要目標
到2025 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脫貧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更加有力。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500 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3540 萬噸以上。生豬產能鞏固提升,生豬存欄穩定在4000 萬頭以上、出欄穩定在6000 萬頭左右。油料生產加快發展,其他重要農產品保持合理自給水平。
——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高?,F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構建起符合四川實際的現代農業園區梯級發展體系,帶動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形成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態勢。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邁上新臺階,現代農業種業、裝備、烘干冷鏈物流支撐保障水平顯著提升。
——“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行動取得明顯成效。鄉村布局規劃進一步優化,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鄉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成效明顯,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積極成效。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加強,鄉村文明程度得到不斷提升,農村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農民全面發展取得重要進展。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繼續保持高于城鎮居民和全國農民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初步建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就業技能進一步提高,高素質農民隊伍不斷壯大。
——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人口“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有效鞏固,農村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脫貧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到2035 年,全面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核心要件是旱澇保收、高產高效、優質多樣、生活便利、鄉村美麗、移風易俗?;灸繕耸牵恨r業高質高效。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更加有力,現代農業種業、裝備、烘干冷鏈物流體系等科技創新能力躍上新臺階,核心種源基本實現自主可控,農田建設質量顯著提高,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備,產業鏈條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懊利愃拇āひ司余l村”建設目標基本實現,農村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縣域內公共資源要素實現高效配置,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健全,鄉風文明程度、鄉村發展安全保障達到新的更高水平。農民富裕富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邁上新的大臺階,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顯著縮小,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基本形成,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第二章 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提升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水平 (略)
第三章 加快發展高質高效現代特色農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深入實施《工業和信息化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方案(2021—2025 年)》,培育一批釀酒、糧油、肉奶制品、精制茶、果菜、中藥材、調味品、森林食品、花卉、魚子醬等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設一批省級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
……啟動實施川渝農業合作園區等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國家優質糧油保障基地、國家重要的生豬生產基地、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優質道地中藥材產業帶、長江上游柑橘產業帶和安岳檸檬產業區、渝南綿廣蠶桑產業帶、長江上游漁業產業帶,打造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和川菜產業、茶產業、竹產業基地。努力將成渝地區建設成為全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先行區、全國農業農村改革開放先行區和西部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
……
第四章 加快補齊“10+3”產業體系支撐性短板,構建現代農業園區梯級發展體系
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做強現代農業種業、現代農業裝備、現代農業烘干冷鏈物流3 大先導性支撐產業,分區分類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
……以縣為單位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推進現代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統籌考慮區域差異、發展基礎等因素,分區分類建設一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專欄4 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支撐提升重大工程
01 現代種業提升
建設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培育綠色、優質、專用的農作物新品種100 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培育畜禽新品種5個,水產新品種1 個。建設四川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40 家左右。建設國家和省級林草種質資源庫17個以上,其中新增4 個以上。
02 農業機械化提升
推動成德綿高端農機裝備產業帶建設和樂山、南充、瀘州等特色優勢農機裝備基地建設。
03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構建“一核心、兩樞紐、七支點”空間格局。以成都為核心,布局建設大型冷鏈物流倉儲配送中心。以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青白江鐵路樞紐港為中心,形成全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國際空中和陸海聯運走廊。以宜賓、瀘州、內江、南充、達州、廣元、攀枝花為支點,形成農產品冷鏈物流向東、向南、向北出川通道空間布局。全省農產品冷鏈物流靜態庫容達到850 萬噸,果蔬、肉制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45%、60%以上。
04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重點建設農業農村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2 個(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0 個、科學觀測試驗站和試驗基地20 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0 家、產業技術研究院10 家、農業企業創新主體30個。建設省部級林草領域重點實驗室10 個。
05 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重點建設四川農業科技創新園、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西部農業創新中心。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30 個、專業性農業科技創新聯盟10 個。建設四川省數字三農大數據信息平臺,開展數字“三農”試點和農業農村信息監測采集,實施益農社提檔升級工程。
建設四川數字林草“一張圖”和“西南生態大數據中心”。
06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創建各類“國字號”農業園區65 個以上,培育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300 個以上、市縣級現代農業園區3000 個以上。培育國家和省級現代林業園區35 個以上、市(州)級現代林業園區60 個以上。建設一批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合作示范園區。
07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
以縣為單位,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60 個左右,打造一批農田旱澇保收高產、生產輕簡智能高效、產品綠色安全高質的標桿,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 |
第五章 深入實施“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行動,建設宜居宜業鄉村(略)
第六章 堅決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略)
第七章 推動農民全面發展,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略)
第八章 扎實做好鄉村治理這篇大文章,建設文明和諧鄉村(略)
第九章 持續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略)
第十章 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略)
第十一章 健全規劃落實機制,保障規劃順利實施(略)
第十二章 環境影響評價(略)
附件:四川省10 大優勢特色產業布局
一、川糧油產業區域布局(略)
二、川豬產業區域布局(略)
三、川茶產業區域布局(略)
四、川菜產業區域布局(略)
五、川酒產業區域布局(略)
六、川竹(花卉)產業區域布局(略)
七、川果(蠶桑)產業區域布局(略)
八、川藥產業區域布局
產業 |
產區 |
縣(市、區) |
中藥材生產重點縣(59 個) |
盆地藥材生產區(17 個) |
成都市:彭州市、都江堰市
德陽市:中江縣、什邡市
綿陽市:三臺縣、安州區、北川羌族自
治縣、江油市、平武縣
眉山市:彭山區、洪雅縣
遂寧市:船山區、大英縣
南充市:閬中市、南部縣、西充縣
廣安市:岳池縣 |
盆地邊緣山地藥材生產區(22 個) |
宜賓市:筠連縣、屏山縣
瀘州市:古藺縣、合江縣、瀘縣
自貢市:榮縣
樂山市:峨眉山市、金口河區、沙灣區、
夾江縣
雅安市:蘆山縣、寶興縣、滎經縣
達州市:萬源市、宣漢縣、達川區
巴中市:巴州區、南江縣、通江縣
廣元市:蒼溪縣、旺蒼縣、青川縣
|
|
川西高原及川西高山峽谷藥材生產區(12 個) |
甘孜州:康定市、德格縣、色達縣、石
渠縣、鄉城縣、稻城縣、丹巴
縣
阿壩州:松潘縣、汶川縣、馬爾康市、
若爾蓋縣、理縣 |
|
攀西地區藥材生產區(8 個) |
涼山州:布拖縣、西昌市、冕寧縣、雷
波縣、昭覺縣、寧南縣、越西
縣、木里藏族自治縣
|
九、川牛羊(禽兔蜂飼草)產業區域布局(略)
十、川魚產業區域布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