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項制藥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9項制藥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近日,國務院發布通知稱,國務院批準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
傳統制藥技藝方面,有9項入選,分別是:中藥炮制技藝(漢派彭銀亭中藥炮制技藝)、中藥炮制技藝(新會陳皮炮制技藝)、中藥炮制技藝(岷縣當歸加工技藝)、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達仁堂牛黃清心丸制作技藝)、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宏仁堂紫雪散傳統制作技藝)、中醫傳統制劑方法(腰痛寧組方及其藥物炮制工藝)、中醫傳統制劑方法(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藝)、中醫傳統制劑方法(葉開泰傳統中藥制劑方法)、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馬氏濟慈堂生育藥劑制作技藝)。
▍1、中藥炮制技藝(漢派彭銀亭中藥炮制技藝)
中藥炮制技藝(漢派彭銀亭中藥炮制技藝),成為湖北省首個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的中藥炮制技術。
“漢派彭銀亭中藥炮制技藝是以彭銀亭為代表的,興起于明嘉靖時期、傳承至今的漢口幫特色制藥技藝,歷史悠久?!睗h派彭銀亭中藥炮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義生介紹。該技藝以彭銀亭為代表,以凈制、切制、炒制、蒸制、復制等工藝將中藥材加工成可供臨床調劑和制劑投料使用的中藥飲片,“是藥不丟,非藥不用”“精制飲片,減毒增效”“一方一法,臨方炮制”是其炮制學術思想的高度概括,蘊含著豐富的中藥炮制文化內涵。
▍2、中藥炮制技藝(新會陳皮炮制技藝)
“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毙聲惼づ谥萍妓?,是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民間世代傳承數百年的傳統藥材炮制技藝,將當地特產新會柑經開皮、曬制、陳化等程序,精心制成“新會陳皮”,供藥用和日常烹調。
新會陳皮是廣東十大南藥之一,于2016年成為首批廣東省嶺南中藥材立法保護品種,《本草綱目》《中醫手冊》等都記錄了新會陳皮的藥用功能,其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功效。經嚴密考究炮制出來的新會陳皮藥用價值高、應用廣泛,北京同仁堂、廣東陳李濟等老字號以其為原料制成50多個中成藥品種。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中,陳皮作為不同階段中醫治療的處方之一被多次提及。2006年10月,新會陳皮獲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6年成為首批廣東省嶺南中藥材立法保護品種。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對陳皮的記載。明代《本草綱目》記載:“柑皮紋粗,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廣中采者為勝”。文中所說的“廣中”,指的就是現在的新會。新會陳皮藥用價值高、應用廣泛,是“和藥”之首,為歷代中醫所推崇。
新會陳皮炮制技藝流程包含采摘、開皮、反皮、翻皮、曬制、陳化,形成“三年育苗、三年掛果、三批采收、三個品種、三瓣開皮、三年曬皮、三級分皮、三年陳化、長久貯存”的獨具地方特色的炮制技藝,并經陳皮經商家族與民間以口手相傳的方式世代相傳,新會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新會陳皮。新會人歷來以陳皮保健養生、饋贈親友、隨嫁送禮,新會陳皮成為連接新會游子和故鄉的重要紐帶和文化見證。
▍3、中藥炮制技藝(岷縣當歸加工技藝)
岷縣位于青藏高原東麓與隴中黃土高原及隴南山地的接壤區,屬于高原大陸性氣候,由北向南從溫涼半濕潤氣候向寒冷濕潤氣候過渡,獨特的地理環境具備了生產優質當歸的自然條件,素有“中國當歸之鄉”美譽,以種植面積最大、品質最優,被譽為“岷歸”。
岷縣當歸生產加工技藝是藥農在對當歸加工過程中,進行摸索和提煉,從而總結出來的一套科學有效、完備有序的當歸傳統加工技藝。在民間廣為流傳,幾乎會種當歸的所有藥農,都掌握這種傳統加工技藝。
以熏制環節為例,首先是對燃料的選擇,傳統的燃料是田野里秋后收來的秸稈、地面上的枯草和植被皮?;鹨?,煙要輕煙,將當歸表皮毛孔封閉,形成的保護層,即防止蟲害,又保證了當歸藥性的不流失。熏制是個漫長的過程,一直要持續到次年正月。
據了解,作為岷縣最主要的經濟作物,當歸種植面積達10萬畝,當歸種植加工,是岷縣城鄉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的一項勞作活動,其傳承有集體傳承的特點。
▍4、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達仁堂牛黃清心丸制作技藝)
牛黃清心丸系達仁堂傳統品種,處方見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達仁堂樂家老鋪創始人樂顯揚之子樂鳳鳴整理的《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卷一,風痰門之首。該方取自宋代太醫局所屬和劑局所編纂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913年達仁堂創始人樂達仁先生刊印《達仁堂藥目》,書中將牛黃清心丸列為“十大王牌”之首。
達仁堂局方牛黃清心丸由牛黃、麝香、冰片、羚羊角、人參、當歸、山藥、白芍等二十九味名貴中藥組成,具有“清心火、祛濕熱、健脾腎、活血瘀、安神定志、養生延年”的功效。該藥是在張仲景薯蕷丸的基礎上,經宋代名醫加減化裁而成。傳至清代,經太醫院篩錄,作為宮廷秘方;沿用至今,倍受醫學大家的推崇,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名方。
本方配伍精妙,溫涼協調,不寒不熱,清中有補,補中有清,無論虛實之人,體質強弱者,皆可服用,為治療風痰之首選藥,在中藥界有“科學涼茶”之稱。百年來,達仁堂始終秉持精心制藥的初心,無論條件如何艱苦,達仁堂在牛黃清心丸(局方)的加工研制上依舊選用最好的藥材,因為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
達仁堂是有著三百年歷史的“樂家老鋪”的正宗后裔,由樂氏第十二代傳人樂達仁先生于1914年在天津創辦?!皹芳依箱仭币云溆盟幍氐?、炮制如法深得民間信任,并于1723年承辦御藥,名聲顯赫?!斑_仁堂”取自創始人樂達仁先生名字,“達”即通達之意,“仁”代表仁愛之心。近百年來“達則兼善,仁者愛人”作為達仁堂獨有的個性文化,已經成為一種企業精神。
▍5、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宏仁堂紫雪散傳統制作技藝)
《宏仁堂紫雪散傳統制作技藝》秉承《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方及制法,歷經家族傳承、師徒傳承共17代,依舊保持了御藥風范,其最核心的震撼點在于其法承樂家老鋪350年的全手工制造技藝,將道地藥材、水飛修治、佐金煎煮、收膏火候、下硝時機、自然陰干、收固研兌的"技法七絕"極致發揮,盡展古法精髓,成為我國中醫藥悠久歷史和現代科技相融合的集中再現。
[產品名稱] 紫雪散
[成份] 石膏、北寒水石、滑石、磁石、玄參、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芒硝(制)、硝石(精制)、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人工麝香、朱砂。
[性狀] 本品為棕紅色至灰棕色的粉末;氣芳香,味咸、微苦。
[功能主治] 清熱開竅,止痙安神。用于熱入心包,熱動肝風證,癥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驚風抽搐、斑疹吐衄 、赤尿便秘。
[規格] 每瓶裝1.5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周歲小兒一次0.3g,五歲以內小兒每增一歲遞增0.3g,一日1次;五歲以上小兒酌情服用。
天津宏仁堂藥業有限公司始建于1933年,是由樂家老鋪(北京同仁堂)第13代傳人樂篤周先生所創建。
公司產品以面散劑為傳統、膠囊劑為特色涉及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等科室,注冊商標為“紅花牌”。產品覆蓋到我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部分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主要產品有血府逐瘀膠囊、養血生發膠囊、白癜風膠囊、冠心蘇合膠囊、紫雪等56個中藥精品。
如今的宏仁堂已正式更名為“天津宏仁堂藥業有限公司”,并改制為以天津市中新藥業集團股份公司、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裕良投資有限公司為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現代企業,注冊商標“紅花牌”,為天津市著名商標。
▍6、中醫傳統制劑方法(腰痛寧組方及其藥物炮制工藝)
腰痛寧膠囊組方來源于原華北煤炭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郭曉莊教授的家傳驗方,在其家傳驗方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而確定的,傳承至今已有六代。郭曉莊教授帶領技術人員,長期開展相關方劑的研究,篩選出“二號散”。1984年,頸復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承接了新藥研究和質量提升等研究工作,同時將該藥正式定名為“腰痛寧膠囊”。
腰痛寧膠囊處方由馬錢子、麻黃、蒼術、乳香、沒藥、全蝎、僵蠶、土鱉蟲、川牛膝、甘草10味藥組成,組方精煉配伍有度。方中馬錢子為君藥,另有9味藥物配伍,嚴格遵循中醫君、臣、佐、使理論,體現了中醫藥文化的主要特征。頸復康藥業視質量為企業的生命,原料藥是質量保證的根本,是質量之魂。腰痛寧膠囊在選料上絕不含糊,馬錢子、乳香、沒藥均選用優質進口原藥材,馬錢子只用越南進口的,乳香、沒藥選用索馬里或埃塞俄比亞進口,麻黃、甘草主要使用內蒙古赤峰及周邊地區的地產藥材,同時公司為了保證藥材質量,自建北蒼術、全蝎、土鱉蟲等藥材種植養殖基地。
炮制是保證藥物質量和療效的又一法寶。減毒增效是炮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在炮制方法上,采用“傳統手工操作+設備+科技”相結合的方法。對馬錢子等10味藥材,全部遵循古法炮制原則,特別對馬錢子的炮制,堅持傳統常用的“砂燙法”,并采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研發出獨特的炮制工藝規程和質量標準體系,被納入國家藥典。
▍7、中醫傳統制劑方法(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藝)
王氏保赤丸是根據清代南通名醫王臚卿祖傳九世秘方,并由其嫡孫,王氏第19代傳人、首屆國醫大師、中國中醫方劑學創始人、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綿之先生生前監制的純中藥胃腸動力藥,并被北京大學、美國哈佛醫學中心進一步證實了其能夠調節腸道菌群、雙向調節胃腸功能。
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牽頭11家臨床醫院完成兒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循證醫學研究;由上海長海醫院李兆申院士團隊牽頭15家臨床醫院完成王氏保赤丸治療成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循證醫學研究,循證醫學研究治療效果達到西藥標準品同等效果,且更為安全。
王氏保赤丸臨床主要用于兒童、成人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被列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編的《中醫臨床診療指南釋義》,用于治療兒童小兒厭食癥,2018年被列入江蘇省流感診療方案,2020年入選江蘇省中醫藥防治秋冬季疫病的專家共識。
▍8、中醫傳統制劑方法(葉開泰傳統中藥制劑方法)
“葉開泰傳統中藥制劑方法”是健民集團的前身——“葉開泰號”在發展歷程中通過探索、實踐和總結形成的特色制藥技藝。
葉開泰始創于1637年,與同仁堂、陳李濟、胡慶余堂并稱為“中國四大藥號”,其在創立之初就定下“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的信條,以“虔誠修合,遵古宜今;寧缺毋濫,不好再來”的工匠精神,制藥救人,并通過博采眾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藥炮制技藝,尤以用料講究與精工炮制見長,擁有以“五花龍骨”為特色的龍牡壯骨顆粒(源自龍骨牡蠣湯,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以松煙香墨為特色的小金膠囊(源自小金丹)、以輕紅粉煉丹術為特色的拔毒生肌散等丸散膏丹制作技藝,以及手工泛丸、九秘膏方等自成一體的絕技。其中,龍牡壯骨顆粒被《時代周刊》譽為“一種神奇的中國茶”、小金膠囊被譽為“婦科良藥”,拔毒生肌散被譽為“外科圣藥”,均被《中國藥典》及國家醫保目錄收錄。
▍9、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馬氏濟慈堂生育藥劑制作技藝)
濟慈堂回醫世家幾代傳承人自嘉慶初年至今行醫治病二百余年。
馬繼嗣,字善之,男,回族,1913年出生,原籍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梨花橋,后定居青銅峽市峽口鎮鴻樂府。先后投師吳潘安、郭南浦(甘肅人,社會活動家,對和平解放寧夏做出過直接貢獻,被譽為和平老人)研習中醫,對古典醫籍的學習多有心得。1949年至1951年又到北京同仁堂,潛心研究傳統秘驗方及丸、散、膏、丹等中國傳統中成藥的原理及制作工藝。臨癥診斷注重四診合參,詳辨寒、熱、虛、實。
他認為五臟六腑雖藏于內,而必形于外,有許多征象可通過四診去發現,因而對一些重癥的預后、轉歸有比較準確的判斷。能夠把握“腑病以通為用”的治療法則,常以瀉下之法治療許多急癥,如高熱、吐、瀉、驚厥、癲狂、胸水、黃疸等病癥。強調瀉法運用要早而準,中病即止。
選方配藥嚴謹簡捷、精小輕靈,看似平淡無奇而又在平淡無奇中取效。如用鮮馬齒莧、花蒲黃、大青葉治療白血病、衄血。用補中益氣湯加補骨脂、肉蔻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療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