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新聞列表

生態種植節約成本保質量,中江攻克丹參種植技術難關
作者:
來源:
2021/04/22 10:03
瀏覽量
【摘要】:
生態種植節約成本保質量,中江攻克丹參種植技術難關
中江是當前我國栽培丹參的主產區之一,2020年面積4.65萬畝,產值2.57億元;2021年面積預計4.85萬畝。中江丹參單位產量高,藥材品質優,根條色澤、外觀形態好,在全國享有盛譽。每年1至2月播種,當年冬季便可采收。
以前當地農戶的丹參種植覆膜窄,行間雜草多,農戶為減少除草勞動力,生長期間多次施用除草劑,大大增加除草劑殘留的風險。
據悉,《中國藥典》(2020年版)提高了對中藥材農藥殘留要求,覆膜窄,行距寬,雜草多,除草劑等農藥的施用量就大,容易造成種植的丹參不符合新藥典的要求。
“我們采用了高廂寬覆膜的生態栽培模式,減少了溝內土壤的裸露面積,褐色的土地上,黑色的覆膜如同一把保護傘,牢牢地護住紅彤彤的丹參種根和土壤中的營養,有效控制雜草,同時減少雨水沖刷帶走土壤中的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該技術能起到物理除草的作用,減少肥料施用,節約成本的同時又保障中藥材的安全質量。”中江縣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袁濤介紹。
中江丹參只能通過無性繁殖,這導致中江丹參品質退化,嚴重制約了中江丹參產業的發展。組培繁殖技術是解決品種退化的主要措施,但丹參種植用種量大,直接利用組培苗生產成本高,難以推行。“我們正在探索一種脫毒種苗培育及繁殖技術,幫助農戶進一步節約成本。這一技術培育出的丹參種根每畝能降低種苗成本200元。此外,這一種脫毒種苗將大大降低丹參的病害發生率。”在現場指導種植的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成都試驗站站長、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作所副所長張超信心十足地說。
(相關照片和內容來源于《德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