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協會簡訊 6期
協會簡訊
第六期
四 川 省 中 藥 行 業 協 會 2 0 21 年 4 月 6 日
網站: http://www.lineasex.com Email: sczyxh@163.com
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中醫藥法執法檢查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為全面了解中醫藥法貫徹實施情況,解決法律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促進新形勢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確保中醫藥法落地見效,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啟動中醫藥法執法檢查。這是中醫藥法實施3年多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對該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檢查組將于4月至5月上旬,分赴天津、山西、浙江、福建、河南、廣西、貴州、甘肅等8個?。▍^、市)開展實地檢查;同時委托內蒙古、遼寧、安徽、江西、山東、湖北、廣東、西藏等8個?。▍^)人大常委會分別對本行政區域內中醫藥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據悉,執法檢查組將在全面了解中醫藥法實施情況的基礎上,重點檢查中醫藥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作用的情況、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經驗做法、中醫藥法有關重要制度的建設情況、中醫藥法有關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中醫藥人才教育培養和隊伍建設情況、進一步完善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法律制度的建議等內容。
張伯禮建議:加快中藥材及飲片第三方檢驗平臺建設
近日,張伯禮院士接受了中國科學報、人民政協網的采訪。
根據國家及各省市藥監局官網發布的質量公告,2020年全國藥品質量抽檢不合格的中藥材及飲片共計1047批次,在抽檢不合格藥品中占比達79%,中藥材及中藥飲片質量問題依舊突出。
張伯禮介紹,究其原因,我國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檢驗主要依賴于各級各地藥檢所。2019年我國中藥飲片行業產量達380萬噸,而全國監管系統從事中藥監管檢驗的人員不到3000人,機構數量和人員配置嚴重不足。此外,隨著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實施,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檢測項目更多、標準更高,各地藥檢所的工作量大幅提升,壓力巨大,急需借助社會第三方力量開展中藥材、飲片檢驗檢測,切實保障中藥質量。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中藥材第三方檢驗平臺建設,如《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及鼓勵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再次提出健全中藥材第三方檢測體系。
然而,我國中藥材第三方檢驗服務能力仍然薄弱。張伯禮指出,在全國4.4萬家第三方檢測機構中,僅有68家可開展CNAS認可的中藥材檢測項目,難以滿足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因此他建議:
▍完善對中藥材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認證機制。
建議國家加大對中藥材第三方檢驗機構的能力考查和資質認證,完善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對于通過國家認證的檢測機構,應從法規上認可其檢驗檢測報告的合法性,并認可其報告可以作為法律仲裁、質量監管的依據。
▍加快對中藥材第三方檢驗機構的培育和推廣
每個區域重點選取3-5個專業化第三方檢驗機構,在資金、技術、人才、設備和稅收等方面給予幫扶和支持,對服務半徑大、品類全、范圍廣、具有一定規模的機構,實施重點補助;建立中藥材檢測專項獎補資金,鼓勵藥農、種植企業和流通企業到中藥材第三方檢測平臺接受質量檢驗,并提供檢測補助,逐步實現中藥材檢測由“被動檢驗”變“主動檢驗”;充分利用第三方檢測服務平臺,對國內中藥材市場實施全品種和廣覆蓋檢測,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實現中藥材市場無假藥。
▍利用第三方檢測資源推廣中藥飲片委托檢驗
建議在地方政府監管下,允許飲片或中成藥生產企業委托具有法定檢驗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中藥材、中藥飲片檢驗,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企業成本壓力、穩定藥品價格。
▍支持第三方檢驗機構開展中藥材質量關鍵技術研究
建議國家組織專項科研資金,支持第三方檢驗機構開展中藥材質量關鍵技術及行業標準研究,如中藥材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風險監測研究、快速檢測裝備研發和技術
創新等,不斷提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專業服務能力。
▍從國家層面建立中藥材質量指數、價格指數
從國家層面建立科學、權威的中藥材“質量指數生成體系”“價格指數生成體系”,打造權威發布平臺,定期發布中國中藥材、中藥飲片質量指數、價格指數,增強質量與價格的關聯性和透明度,引導中藥材質量與價格的健康有序發展,形成“優質優價、質價匹配”的質量體系和價格體系,使中藥材管理邁上數字化、科學化、精準化新臺階。(來自:中國科學報、人民政協網 編輯:蒲公英-雨軒)
黃璐琦獲2020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
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表彰儀式3月8日上午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表彰儀式并為獲獎的20位委員頒獎。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獲表彰,以下是他的頒獎詞——
黃璐琦委員:在山山水水的跋涉中,走一線、摸實情,在參政議政的“殿堂”上,說真話、建真言,將“把脈問診”踐行在初心使命里;疫情當前主動請纓,研發出“首個”完全具有知識產權的中藥新藥,為全球抗疫提供“中國方案”。
黃璐琦獲獎感言----
很榮幸能夠獲得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表彰。這是一份沉甸甸的獎勵,既代表了全國政協對我過去履職工作的肯定,也鞭策著我未來的履職工作。在之后的委員任期內,我將按照新時代人民政協的工作要求,一如既往履行委員責任和義務,繼續為國履職、為民盡責、善濟岐黃。
2021年3月2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這一天,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準了化濕敗毒顆粒上市?!肮欧健弊冃滤?,是全國政協常委黃璐琦院士,在“疫”線堅守74天立下的良功——
2020年初,在武漢封城的第三天,黃璐琦院士就主動請纓,以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領隊的身份,帶隊奔赴被稱為疫情“暴風眼”的武漢金銀潭醫院。在那里,他帶領團隊整建制接管了一個獨立病區,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此舉,極大地提升了民眾對中醫藥的信心,也讓“化濕敗毒顆?!痹诓粩嗫偨Y臨床經驗的基礎上,最終化裁古方、創新而成。中醫藥人都記得黃璐琦院士帶隊出征的日子,是庚子年大年初一。出征之前,黃璐琦院士就強調,要重視用中國辦法來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記者看來,化濕敗毒顆粒的成功上市,正是用中國辦法保護中國人民的生動實踐。而除了保護中國人民,化毒敗濕顆粒還在阿聯酋等國獲得了緊急注冊,為全球抗疫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這就是中醫藥科學家黃璐琦。
身為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今年兩會,黃璐琦院士帶來了3件提案,全部圍繞中醫藥的創新發展和特色優勢發揮建言獻策。
其中,在《關于在優化科技創新基地布局中創建中醫藥國家實驗室的提案》中,黃璐琦院士建議集合全國中醫藥科研優勢力量,建立中醫藥國家實驗室,在中醫藥、針灸、中西醫結合等基礎研究領域部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威脅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常見多發病慢性病基礎與臨床關鍵科學問題、重大科技任務攻關為主線,建立目標導向、績效管理、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新型運行機制,打造戰略性國家科技力量。在《關于實施名醫堂工程,推進健康鄉村建設的提案》中,他為使人民群眾享受到“無地域差異、無城鄉區別、高質量高水平”的中醫藥服務而呼吁。
黃璐琦院士不止一次說過,成為政協委員以來他提交的每一件提案,都經過了深思熟慮。但他并不是一個嚴謹而守舊的人,恰恰相反,他勇于開拓創新且鍥而不舍——為籌建“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為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開設9年聯合培養、本博連讀中醫學“屠呦呦班”,為立項實施“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為推進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的建設……每一件大事面前,他都如面對武漢戰“疫”現場一樣盡力。
這就是政協委員黃璐琦。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來評價獲獎的他和他的工作,記者認為應該是:為國履職,為民盡責,善濟岐黃!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報微信公眾號)
兩會代表熱議中藥產業發展(摘選)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中醫藥”再次成為兩會熱議話題。會議期間,代表們繼續為中藥疫用中藥材在疫情期間供需失衡、價格大漲,致使一些制藥廠家停產、藥品供應緊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梧州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甘楚林代認為:抗疫用中藥材在疫情期間供需失衡、價格大漲,致使一些制藥廠家停產、藥品供應緊張,這僅靠市場調節難以平衡供需矛盾,應該完善國家中藥材應急儲備,確保應對重大災情、疫情及突發事件的用藥需求。甘楚林提出,應針對常用防疫品種、道地藥材品種、常用大宗藥材品種等,優選一批中藥材,建立和完善防疫用中藥飲片和成藥戰略儲備目錄;建立和完善國家、?。▍^)、市三級防疫用中藥飲片和成藥的戰略儲備工作機制,對備案儲備企業給予特殊稅費減免優惠;建立國家級防疫中藥儲備中心、分中心和現貨交易平臺,通過市場調節實現科學有序的動態收儲;建立穩定的種植與收儲機制,實現中藥材的規?;?、規范化種植,確保藥材質量和療效。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認為,在脫貧摘帽地區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建立中藥材完整產業鏈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中藥材產業鏈主要包括藥材種植、中藥材加工及生產、品牌塑造、藥品銷售等環節,政府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脫貧摘帽地區引進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和中成藥生產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在原料加工、產品研發、產品品牌溢價等方面的優勢,帶動區域內產業由原材料產出向精深加工轉變,延長產業鏈條,提高中藥材產品附加值。同時支持、引導種植戶與制藥企業、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開發適銷對路的中藥材品種,積極鼓勵企業申報國家GAP基地認證,提高種植基地市場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毫州市市長杜延安認為,我國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歷史悠久,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規范,無法實施有效的監管,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亂象。同時,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術培訓人員,中藥材初加工工藝傳遞和指導不到位,初加工后的產品與規范的加工工藝流程和技術要求相比差距大。二是環境較差、隱患較大?!吨袊幍洹?span lang="EN-US">(2020年版)一部“來源”內容中表述有“趁鮮××”的中藥材品種僅有69種,但實際操作中實施初加工的品種更多。同時,因缺乏相應的初加工標準,致使加工中往往遵循傳統方法,加工不夠規范。杜延安建議:一是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圍繞用量大、家種多的品種,分步分品種探索制定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標準規范,明確產地初加工企業的準入條件、場地要求、程序規范、人員配備、管理辦法等,逐步積累經驗做法,讓加工主體有標準可循。二是支持開展道地藥材規范化規?;a業化初加工試點,探索推進加工工藝創新,制定道地藥材產地初加工技術標準規范,積極推進產地加工與飲片加工一體化,形成有效經驗與模式并在全國推廣。
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副市長楊偉坤建議,將各級中醫類定點醫院納入全國異地住院聯網結算和省內異地門診慢性病聯網結算范圍。將中醫藥項目確定為醫保甲類項目。大力支持將療效和成本有優勢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將符合條件的中藥飲片、中成藥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綜合考慮有效性、經濟性等因素,盡量確定為甲類項目。
實施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傾斜。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中醫優勢服務、特色服務為重點,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適當下放中醫診療類項目的定價權限。充分考慮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的技術含量和人力成本,對中醫各類診療項目的價格漲幅進行適當提高。加強醫保支付政策傾斜。發布中醫優勢病種,使用中醫療效好,醫療費用投入少,對中醫優勢病種在醫保支付時保證與西醫同價。
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相君建議 促進野生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吳相君認為,目前中藥資源的利用存在三大問題,一是中藥基礎研究薄弱、二是中藥資源過度消耗、三是野生中藥資源人工種養殖技術不成熟。他建議,要加快開展中藥資源普查,摸清家底,科學規劃。對于重點品種進行有計劃的科學采收,劃分采收區、劃片輪采、邊采邊育、野生撫育等,促進資源的恢復與利用,并建立基因庫和種源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強基礎研究,進行中藥材人工種養殖的試驗及推廣。加強中藥資源基礎研究和種養殖技術攻關,根據中藥資源的生長發育規律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模擬原始生態環境,開展中藥材仿野生種養殖,進行生態種植,擴大資源來源,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程度和破壞,保證種養殖藥用資源的藥效與野生中藥材相當。同時,還要建立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區。對于重要且稀缺的野生中藥材資源,在其原產地建立保護區,明確重點保護品種,采挖和收購野生藥材實行許可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長盧慶國建議,應加快中藥及配方顆粒進入集中采購,目前中藥行業面臨的局面不容樂觀,中藥生產小、散、亂。全國有5000多家中藥廠,10000多個中藥批號,年藥品收入約8000億元;惡性競爭、低水平重復、重營銷輕技術輕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既浪費社會資源,也增加政府監管難度。
對中藥實行集中帶量采購招標,可以有效推動中藥企業規?;a經營,降低中藥用藥成本,促進中藥行業健康發展。應創造條件盡快使中成藥進入藥品集中帶量標采購的機制內,讓更多中藥生產企業公平參與競爭;完善標準體系,把中藥配方顆粒納入藥品集中帶量招標采購體系,促進其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