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協會簡訊11期
協會簡訊
第十一期
四 川 省 中 藥 行 業 協 會 2 0 1 9 年 7 月 8 日
網站: http://www.lineasex.com Email: sczyxh@163.com
“三區三州”中醫藥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發布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印發“三區三州”中醫藥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三區”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是指甘肅臨夏州、四川涼山州和云南怒江州),明確到2020年,“三區三州”中醫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服務設施設備明顯改善,人員結構較為合理,管理更加規范,特色少數民族醫藥服務內涵進一步豐富,助力“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完成,貧困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有效減輕。
《通知》明確了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深入推進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和積極做好中醫藥產業扶貧四項重點任務。
《通知》要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條件建設。加強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診療設備配備,鼓勵開展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有條件的可開展中醫綜合服務區的“村級版”建設。提升縣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在146個縣級中醫類醫院實施好“貧困地區縣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建設項目”,每個醫院重點建設好1個中醫特色優勢???span lang="EN-US">(專病),加強???span lang="EN-US">(專病)骨干人才培養,推廣使用中醫(少數民族醫)適宜技術,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切實提升縣級中醫類醫院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能力。提升民族醫醫院制劑能力,推進醫改中醫藥工作。
《通知》要求,結合“三區三州”自然條件及適宜種植品種,鼓勵中藥企業積極參與,建設遴選一批中藥材產業扶貧示范基地。選擇“三區三州”以中藥材種植為主要發展方向的縣、區,試點推進中藥材種植溯源平臺建設,相關數據納入中藥材供應保障公用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中藥原料質量監測信息和技術服務中心(站)服務作用,選取以中藥材種植為主要發展方向的縣、區,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骨干培訓工作,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
《通知》還要求,安排中醫藥轉移支付資金時,各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加大對“三區三州”轉移支付支持力度,中醫藥項目優先傾斜和照顧“三區三州”。并對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配備,進一步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進一步加強督導考核提出具體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 12月1日起施行
6月29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疫苗研制、生產、流通和預防接種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法。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從重追究刑事責任。這部法律將于2019年12月1日開始施行。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指出,“疫苗管理法兼顧了安全、發展和創新。為了積極地促進我國疫苗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在這次疫苗管理法中作出了一系列的新的規定來鼓勵疫苗的創新和發展?!?span lang="EN-US">
一是明確規定國家支持疫苗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促進疫苗研制和創新,將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的疫苗研制、生產和儲備都納入了國家戰略。
二是國家制定疫苗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支持疫苗產業發展和結構優化,鼓勵疫苗生產規?;?、集約化,不斷提升疫苗生產工藝和質量水平。
三是國家根據疾病流行情況、人群免疫狀況等因素,制定相關的研制規劃,安排必要的資金,支持像多聯多價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制,組織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科研單位、醫療機構聯合攻關,研制疾病預防控制急需的疫苗。
四是鼓勵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加大研制和創新資金的投入,優化生產工藝,提升質量控制水平,推動疫苗的技術進步。
五是對于創新的疫苗實行優先的審評審批。
實施全程電子追溯管理
新頒布的疫苗管理法還明確,要對疫苗實行全程的電子追溯制度,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健康部門,制定統一的疫苗追溯標準,建立全國疫苗信息化追溯的協同平臺,整合疫苗生產、流通、預防接種相關信息,最終實現疫苗全程電子的可追溯。
新頒布的疫苗管理法還明確,要對疫苗實行全程的電子追溯制度,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健康部門,制定統一的疫苗追溯標準,建立全國疫苗信息化追溯的協同平臺,整合疫苗生產、流通、預防接種相關信息,最終實現疫苗全程電子的可追溯。
疫苗管理法對疫苗違法犯罪行為規定了嚴厲處罰,明確疫苗犯罪行為依法從重追究刑事責任;對有嚴重違法行為的責任人員,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規定了生產、銷售的疫苗屬于假藥的,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疫苗貨值金額15倍以上50倍以下的罰款;生產、銷售的疫苗屬于劣藥的,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疫苗貨值金額10倍以上30倍以下的罰款。就是對違反本法構成犯罪的行為,在刑法的適用上要從重。刑法下一步還要根據藥品管理法的內容適當地進行調整,但是總體上說按照刑法定罪量刑?!?span lang="EN-US">
500最具價值品牌發布,中醫藥排名下降
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公布2019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該《榜單》的品牌評估方法是目前通行的“經濟適用法”。通過對企業的銷售收入、利潤等數據的綜合分析,判斷企業目前的盈利狀況,運用“經濟附加值法”(EVA)確定企業的盈利水平。本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共有來自食品飲料、輕工業、建材、傳媒、紡織服裝、醫藥、機械等在內的27個相關行業的品牌入選??偣灿?span lang="EN-US">22家醫藥企業上榜,較2018年而言,除了首次登榜恒瑞藥業與康弘藥業之外,另有18家企業的名次均出現下滑的趨勢,而相對應的品牌價值卻大幅提升。
2019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僅有馬應龍、東阿阿膠、太太3家企業名次上升,分別排名173、183、347。海王、健民保住名次,排名分別是53、491。在排名下降的企業中,名次跌落較大的三金藥業、感康、哈藥、民生藥業,分別排名395、459、293、364。
而在品牌價值變化方面,17家企業實現飛躍,其中海王較去年的685.79億元,增加至788.65億元。東阿阿膠的品牌價值較去年增長了22.12,為313.95億元。
此外,還有修正、白云山、華北制藥、太極等多家企業的品牌價值增值超30億元。而與此相對應的有3家企業品牌價值縮水,敖東、三金、護佑,其降幅分別達7.54%、20.54%、5.74%。
中藥監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院)將成立
深化中藥監管科學研究合作 服務支持中藥傳承發展,6月2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簽署中藥監管科學研究合作協議,成立中藥監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院)。
根據合作協議,國家藥監局與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中藥監管科學研究中心,將在破解中藥審評與監管難題、推動中藥創新的政策研究、加強中藥監管科學人才培訓工作等多方面開展合作;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設立中藥監管科學研究院,將在中藥監管科學學歷教育、中藥監管人才培養合作、構建以數據為核心的中藥智慧監管模式等開展合作。
中醫藥是我國的獨特資源,推動中藥傳承發展是當前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重點課題。通過此次的合作,中國中醫科學院將利用自身學科完備、鏈條完整、研發平臺齊全等特色和優勢,融合多學科知識體系,提供多方位技術支撐保障,利用各學科先進的知識理念把中藥監管的研究帶入更寬廣的科學領域,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中藥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四川省圖書館舉辦中醫藥古籍文化展
6月22日,由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和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主辦的“默化——古籍里的傳統醫學文化與當代生活、藝術的潛移”展覽在四川省圖書館開幕。
本次展覽通過古醫文化、文獻與當代藝術的罕見互動,融匯呈現百余件珍貴古籍文獻和文物、多位重要當代藝術家的特別創作以及特制展品,是“古籍文獻活化”的一次大膽的創新嘗試。據了解,該展覽特邀旅法研究員、策展人寧琤擔任策展人,打破了古籍文獻和文物展覽的常規,在策展理念及展陳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突破與創新。展覽由古醫起源、中醫哲學、傳統藏醫、生命與神秘的大自然、理法方藥·醫藝同境、醫書浩瀚、巴蜀醫風醫德以及生命詩學等八個錯落的時空構成。
此次展覽從傳統醫學古籍文獻及蜀醫深厚歷史出發,聚焦中國傳統醫學思想,邀請藝術家進行了嘗試性的探索和開放式的對話。柴一茗、陳弘禮、郭鴻蔚、梁紹基、米蘭達·莫斯(Miranda Moss)等多位國內外重要藝術家參展,與中國傳統醫學文化進行了難得的互動。策展人表示,希望觀眾“進入的是一個醫學的世界,走出的是一個藝術的世界”。穿越幾千年古醫文化的百余件藏品與作品被有機呈現。其中,觀眾可以看到四川省圖書館珍藏的國內珍稀版本《太平圣惠方》、《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等22種珍貴古籍文獻;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珍藏的《四部醫典·后續部》(16世紀)、《藥物圖釋·白銀鏡》(15世紀)等四部重要藏醫文獻;十三件來自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以及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珍貴文物及錄像等,這些都是首次在四川省向公眾展出。
與此同時,本次展覽還有大量近代蜀地醫學歷史珍貴文獻圖片,如蜀地著名藏書家嚴谷聲輯刻的六種醫學書籍以及享有“西南第一藏書閣”之譽賁園的歷史文獻;四川中醫教育的奠基人、四川國醫學院創建人李斯熾先生的珍貴手稿、50年代北調入京著名蜀醫蒲輔周的手稿、當代蜀地名醫王靜安位于成都鶴鳴山道觀的獨特墓園碑方等。
本次展覽將展出至2019年8月1日。
醫藥行業的兩種精神:匠人精神,創新精神
云南白藥、江中制藥、同仁堂、天士力、三九醫藥被《互聯網周刊》&eNet研究院評為2019互聯網+制藥企業前十企業。
在醫藥這個相對“傳統”的行業,我們所關注的也一直是變化的部分——比如醫藥電商、互聯網+醫藥、電子處方、處方外流等,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在逐步深入到醫藥行業的腹地,也是未來行業格局最大的變數。
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互聯網醫療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正在重塑醫藥行業,為行業帶來嶄新面貌。但無論怎樣變化,在醫藥這個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中,始終有兩種精神存在,并缺一不可,一種是匠人精神,一種是創新精神。
一輩子只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北京同仁堂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創建于1669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藥,歷經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制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輩子只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匠人文化,而這也是同仁堂的真實寫照。三百年來勤謹經營,同仁堂對產品極度苛求,還承載著傳播傳統醫學和文化的重任,其底蘊遠勝于大部分企業。低調奢華有內涵,這幾個字就是同仁堂的寫照。一句“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訓言,亦是同仁堂每一代人對品質的堅持,正式這種根深蒂固的工匠精神,使其能在神州大地上屹立三百年不倒。
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
2019年,醫改深化、商業模式探索、“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仍將是醫藥產業的關鍵詞,市場對優質創新藥、優質仿制藥、優質原料藥、優質消費品、優質醫療服務體系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與醫藥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形成合力推動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并加速產業資源整合和新業態涌現。
任何成功的創新都是順應了時代的趨勢,如果不謀新求變,過去建立起來的商業模式和市場競爭優勢也許就會蕩然無存。作為一家大型國企,云南白藥集團并沒有僅僅靠吃“老字號”的老本,也沒有只躺在“國家保密配方”這棵大樹下乘涼,而是以其對產品質量的追求與保障,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與口碑;以商業模式的創新,牢牢掌控銷售渠道“終端為王”;以“新白藥大健康”的戰略轉型升級,實現了從傳統國企轉身成為完全市場競爭主體,保障了企業多年來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年均30%的復合增長率。由此可見,成功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型,都基于對創新的不懈追求。
云南白藥給我們最深的印象是“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和許多人想的不同,白藥不是一個背離初心的企業。企業的傳承有多種方式,云南白藥走的是一條結合消費者需求,擴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之路。其中,云南白藥的遠見卓識使得這個企業總是能夠先人一步,挖掘出一片藍海。作為國企,沒有走相對保守的路線,而是秉承著敢于創新的精神不斷開拓。
在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傳統產業的醫藥如何走上互聯網的快速通道?也許,醫藥行業需要一場技術革命,但這場革命一定和品質與創新脫離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