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會簡訊2015-16期
協 會 簡 訊
第十六期
四 川 省 中 藥 行 業 協 會 2 0 1 5 年 11月 2 日
網站:http//www.lineasex.com Email:scyxh@ 163.com
中藥行業拒絕使用非法來源瀕危野生動植物座談會在京召開
人社部:醫保藥品支付標準規則將盡快出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金合計總收入33187億元,全國近8000萬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全部發放到位。
醫藥支付標準規則已起草并征求意見 目前人社部正在積極與國家衛生計生委溝通協調,力爭盡快出臺適用于城鄉的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制定規則。 2015年5月印發的《關于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提出,“醫保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擬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制定的程序、依據、方法等規則,探索建立引導藥品價格合理形成的機制”。
前9月社?;鹄塾嫿Y余5.7萬億元 人社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8.52億人、6.58億人、1.71億人、2.11億人、1.78億人,分別比上年底增長939萬人、6017萬人、86萬人、427萬人、742萬人。 1至9月,五項社會保險基金合計總收入33187億元,同比增幅18.3%,總支出為28190億元,同比增幅17.8%,累計結余57366億元。 目前全國近8000萬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已全部發放到位,調整后的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2200多元。全國1.46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0元,有27個省級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全國標準之上增加了基礎養老金,提高后的月人均養老金水平超過100元。
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已形成初稿 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經出臺了養老保險的省級統籌辦法。人社部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在加強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目前已開展了相關基金模擬運行測算,并已形成了方案初稿,擬在進一步論證后適時上報國務院。
在醫療保險方面,目前全國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已經有90%左右的地市實現市級統籌,解決了異地就醫報銷難問題。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海南、西藏等省市還實現了省級統籌。下一步,人社部將加強指導,督促地方提高醫保統籌層次,在鞏固市級統籌的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快推進省級統籌。
中藥現代化不止青蒿素一條路
“中醫藥是一個偉大寶庫”,那么,究竟該如何深挖、利用好這個資源寶庫?中藥現代
化能否走青蒿素之路? 青蒿素之路是天然藥物經典的研發方法之一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讓人們再度重視中醫藥這個大寶庫的同時,好像也給現代中醫藥發展指出了一條走出困境的“明路”。其實,多年以來,青蒿素之路,國內中藥研發一直在走。 青蒿素研發之路是天然藥物經典的研發路徑之一。青蒿素的研發方法,就是通過現代科學手段將天然藥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再將這種結構、藥效明確的單一成分,通過系列研究開發成作用機制清晰、安全有效的藥物。這是現代藥學研究天然藥物的研發思路。 事實上,藥學界一直在探索從中藥中發現新藥的途徑,其中最為常用的方法就是青蒿素研發這種模式。青蒿素的發明,毫無疑問是非常了不起的貢獻,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榮譽和驕傲,是中醫藥的榮譽和驕傲,青蒿素的研發之路是天然藥物經典的研發方法之一,但中藥現代化不能也不可能僅走這一條途徑。
研發難、審批難,中藥產業發展困難重重 現代的藥物來源主要有三個,即中藥、化藥和生物藥。中藥在我國傳承悠久,曾經占據著疾病治療的主導地位,但現在,中醫藥的地位日漸削弱。而具體到藥物研發,令藥企和研究機構望而卻步的不僅僅是研發難,而更難的是中藥新藥的審批。 據悉,目前國內有數千家中藥廠,每年的中藥新藥審批卻僅有10個左右,嚴重地制約了中藥產業的正常運轉,中藥產業逐漸失去與西藥競爭的優勢。 中藥作為我國獨特的醫藥資源,具有其無法取代的優勢,但受歷史因素、政策問題、產業現狀等影響,中藥新藥研發存在種種困難,對藥效認識的偏見、短視,投入不足,中醫藥理論與大眾普遍接受的教育的差異都嚴重的制約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對于藥物的開發和利用,現代西醫藥一直進行的探索是尋找成分單一、結構簡單的化合物,成為作用于單一部位、作用機理明確的藥物。就拿中藥注射劑來說,最近十來年都沒有再審批新藥了。的確,有些中藥注射劑被發現存在不良發應,但也不能因此將中藥注射劑“一棍子打死”,其中有些藥物還是很好的。比如丹紅注射液,對于治療心腦血管病有良好療效,目前其年銷售額能達到50多億,其療效和安全性得到廣大醫患認可。 中藥事業的發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傾斜支持,需要社會醫療模式的轉變,需要大眾療效觀念的更新,需要中醫藥文化的普與提高。 中藥研究利用不足,“下一個青蒿素”難產 事實上,從中藥中尋找“下一個青蒿素”的努力一直在持續。從中藥提取的單一成分藥,并非僅有青蒿素,還有很多人們熟知、常用的藥物,如黃連素、麻黃素、穿心蓮內酯、丹參酮等,都同屬此類。 目前已經從薄荷中成功提取出一種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望研制成一種新藥。國內外學者其實也有大量的發現。 中藥有效成分的發現與提取純化并非容易,甚至可以說很難,中藥研發能力嚴重不足是一大問題。我們對中藥作用機理、物質基礎以及新技術、新方法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缺乏統一的質量控制和檢測標準。我國藥用資源豐富,藥物植物5000多種,但做過化學或藥學研究的不過20%,600多種中藥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藥物。
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的中藥創新研發之路 從中醫學觀點來看,中藥單成分提取研發新藥的路徑并不是中醫藥研究的最佳途徑。青蒿素的發現,其實是植物藥的研究,這是中藥現代化的道路之一,但絕非唯一一條道路。 相比于中藥提取、研發單一成分藥,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研發復方藥,應該是一條國內更有優勢、更容易出成果、更有利于中醫發展的創新研發之路。 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是自古以來人類文明傳承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中醫藥經過長期的創新、積累和發展,形成了豐富而完整的理論體系、方劑體系和臨床實踐體系。傳統醫藥具有成分多樣、協同起效的特點,作用于疾病的多個靶位,達到控制疾病和“治本”的目的,既能預防又能治療,具有綜合優勢。開發利用已有的、療效確切的醫藥資源,是一個節約成本、加快時間進程、迅速達到效果的良好途徑。 將中醫藥理論與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相結合,可以提高中醫的精準治療水平 。中醫藥抗病毒協同創新中心目前的主要研究任務有兩個:一個是研究常用抗病毒中藥(如金銀花、板藍根)的抗病毒譜以及作用機制,一個是研究臨床常見病毒的快速檢驗診斷方法,為中醫臨床的“精準治療”提供研究基礎和技術支撐,進而實現中醫臨床的高效精準治療。 “青蒿素的研究,只是在體外,只是研究其殺菌作用, 臨床用藥更有針對性,達到精準治療的效果,同時還能發掘中成藥更多、更全面的藥物價值。 比如小兒雙金清熱口服液,在說明書中功能主治寫著“疏風化濕,解毒清熱,可用于小兒外感發熱初期,癥見低熱、咳嗽、咽紅”,完全醫的描述,并不具體、明確。通過抗病毒譜研究,不僅明確該藥有抗感冒病毒的作用,還意外地發現,其對手足口病病毒也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藥物的臨床定位更加明確,更拓展了用藥方向,發現了更大的藥物價值,這便是中成藥的二次開發。
全世界都知道,擁有數千年歷史的中藥有著西藥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但同時,中藥與化學藥截然不同的藥理等先天特點,也成了中藥推廣無可逾越的障礙。中藥現代化,不僅需要科研技術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加強溝通能力和溝通方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如何把晦澀的、說不清的說清楚、數據化、標準化。如此才能更有利于中醫藥的推廣,才能更好地利用和挖掘中醫藥這個資源寶庫。
國家食藥品總局關于9批中藥材及中藥飲片檢出金胺O的通告
近期,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對黃柏、延胡索等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進行了專項監督抽驗,分別從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進行了抽樣,檢出9批不合格,現將有關情況通告如下:
一、經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檢驗,發現標示為安國市萬聯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安徽易元堂中藥飲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滬昆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亳州市長生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亳州市貢藥飲片廠、國藥控股廣西中藥飲片有限公司6家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7批黃柏檢出金胺O;經廣州市藥品檢驗所檢驗,發現標示為安國市輝發中藥飲片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延胡索、運城市風陵渡開發區華昌藥業有限公司售出的1批延胡索檢出金胺O
二、金胺O是化學染色劑,曾發現被用于劣質黃柏、蒲黃、延胡索等中藥材、中藥飲片的非法染色。金胺O對人體具有一定毒性作用,被列為非食用物質,在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中均不得檢出。對上述不合格藥品,相關企業和單位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依法采取了查封扣押、暫停生產、要求企業召回產品等控制措施。
三、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要求河北、山西、內蒙古、安徽、福建、江西、廣東、廣西、陜西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涉事企業和單位進一步立案調查,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調查處理情況于
中藥編碼系列國家標準發布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中藥方劑編碼規則及編碼》《中藥編碼規則及編碼》《中藥在供應鏈管理中的編碼與表示》等系列中醫藥國家標準。標準于12月1日開始實施。
該系列標準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出并歸口,深圳市衛生計生委牽頭,深圳市中醫院、深廣州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中國食品藥品檢定制品研究院、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中藥協會、中國中藥公司、中華中醫藥學會等單位40多個單位70多名專家共同承擔。
《中藥方劑編碼規則及編碼》由編碼規則和分類編碼兩部分組成,中藥方劑編碼規則是通用規則,適用于方劑的分類編碼。它有利于中藥方劑的臨床用藥、科研教學、統計和監督管理,以及中藥方劑、中藥處方、電子處方、電子病歷、中醫病歷等工作的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換,以及政府對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醫療機構及醫藥市場的監督管理。將1089首臨床各科經典方、基礎方、常用方用阿拉伯數字編碼,以編碼數字傳輸,表達中藥方劑信息信號的電子信息化編碼體系。
《中藥編碼規則及編碼》由中藥編碼規則和編碼構成,其中編碼規則為通用標準,中藥材、中藥飲片等的編碼是專業標準,采用阿拉伯數字編碼,以編碼數字傳輸,依據《中國藥典》、部頒和地方藥品標準規定的品種和規格,分別對中藥材1219種、中藥飲片1603味、中藥配方顆粒1364味、中藥超微飲片1337味、中藥超微配方顆粒1337味等進行了分類與編碼。
《中藥在供應鏈管理中的編碼與表示》是構建中藥質量溯源體系,打造貿易公平、公正、透明的平臺,推施中藥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它規定了中藥產品貿易項目、產地、單位、等級、生產日期、批次號、系列號、數量等產品標識內容信息的編碼與表示。供應鏈管理就是以最少的成本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顧客需求的所有過程,包括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高效率運作,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聯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以最終實現整條供應鏈的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