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中醫藥大學峨眉學院暨四川省食品藥品學校(原四川省醫藥學校...
中藥靈葩綻峨眉
——成都中醫藥大學峨眉學院紀實
成都中醫藥大學峨眉學院暨四川省食品藥品學校(原四川省醫藥學校)座落在風景秀麗、飲譽世界的峨眉山南麓,始建于1958年,辦學歷史悠久、辦學特色鮮明、辦學層次豐富、科研成果豐碩、師資力量雄厚,先后三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共培養畢業生兩萬余名,廣布全國,深受好評。建校以來,學院一直積極投身祖國中醫藥事業的人才培養和重點課題的科技攻關,在中藥GAP、中藥材品種質量研究、中醫藥教育等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系國家科技部“十五”課題專家驗收組成員,是西部地區中醫藥經濟發展的人才供應庫和重要的科技支撐單位。
一、勵精圖治,創建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培訓”為一身的綜合性學府
學院自創建以來,得到了包括朱德、姚依林同志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各級各界的關懷,走過了一條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道路。1980、1999年,學院先后兩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等專業學校;1994年、1997年被評為全國醫藥教育先進集體;1998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審定為部級重點中專學校;1999年被國家教育部審定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并被國家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四川省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專家單位; 2002年升格為成都中醫藥大學峨眉學院,使學院特色更鮮明,辦學層次更豐富,社會聲譽更顯著。
學院現有教職工280多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高級職稱34名,在校學生4000余人,辦學層次集本科、???、培訓為一體,開設有以中藥學(中草藥栽培與鑒定方向)、植物保護(藥用植物方向)、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為龍頭的綜合性專業10余個,專業設置涵蓋藥品的種植、生產、經營管理、質量檢驗、銷售等領域。學院設施齊備、環境優良,擁有獨具特色的藥物種植場、中藥材GAP科研苑、藥物蠟葉標本館、藥用植物標本園及醫貿公司、醫院、藥廠等優良的教學、科研、實訓設施,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綜合性立體辦學模式, 從而,順應了中醫藥行業發展對不同專業的一線操作人員、基層管理人員、研發人員、營銷人員的不同需求,實現了專業人才的梯級培養,也確保了學院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二、大力推行“科技強院”戰略,科研碩果累累
自創建以來,學院先后承擔各類重大研究課題20多項,包括:國家科技部“九五”“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川麥冬、丹參、黃連、川黃連、山茱萸、澤瀉GAP研究,“863”課題——川牛膝GAP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四川省科技廳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農村人才培養》和丹參、山茱萸、川澤瀉GAP研究,此外,還承擔了“川牛膝的系統研究與綜合開發”、“雅連與川牛膝輪作的協同性研究”、“川麥冬的保健品的研發”、“峨眉山藥用植物園的建設”、“黃連與川牛膝輪作的協同性研究”等四川省教育廳、樂山市科技局科研課題;與楊天生物、川西藥業、佳能達、雅安三九、安岳華瑞、香港新世界等企業合作研發了山茱萸、附子、金錢草、澤瀉、丹參規范化種植等企業橫向課題,先后獲得各類成果獎和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113項。先后在《中草藥》《中國中醫藥雜志》《美國中華現代醫學雜志》《中藥研究與信息》等核心期刊發表了《川麥冬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研究》、《川澤瀉規范化種植研究》、《丹參指紋圖譜研究》等學術論文20多篇,編撰出版了《中藥材GAP概論》和《中藥材GAP操作技術》全國統編教材兩部。2004年至今,我院王書林教授以GAP專家身份參加了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驗收,對湖北、湖南、浙江、山東、黑龍江、河北等省的部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進行了評審驗收。確立了我院作為全國中藥材GAP研究主要核心機構的地位。
為了順應中藥產業現代化的發展需求,學院加強了與地方政府、企業的科研技術推廣合作,在全省10多個縣市建立了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峨眉山市——黃連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三臺縣——川麥冬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中江縣——丹參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彭山縣——澤瀉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安縣——山茱萸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布拖縣——川牛膝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安岳縣——金錢草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等,面向企業和廣大農戶開展中藥材種植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僅“十五”期間,受訓群眾就達到10000人次以上;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優勢,積極幫助農戶改進生產方式,進行生產指導,不僅提高了中藥產量,而且還按照中藥現代化產業的要求優化了中藥材品質,實現與國際接軌;大力配合地方政府調整地區產業結構,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為企業增效,為農戶增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三、堅持改革創新,實施“培養名師、塑造名生、創建名?!惫こ?/P>
早在“九五”期間,學院就啟動了“名師”工程,大力培養學科帶頭人和雙師型教師。學院以科研課題和學術研討為契機,積極鼓勵教師參與科研課題申報和研究,組織教師參加學術研討,敦促教師苦練基本功,上好每一堂課。 近年來,學院共承擔的各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課題4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有40多人次獲得國務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人事廳、樂山市委市府等頒發的表彰獎勵。先后有近60人次參與了新世紀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規劃編委會、全國中醫藥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中藥教學研討會等全國性學術研討會,編纂了《四川中藥志》、各類國家統編教材、全國醫藥行業職業技能標準等各類專著、圖書、指導性計劃100多部(份),指導國內同行業的發展建設,居行業前茅,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業務素質,鞏固了學院行業“領頭羊”的地位。
四、畢業生連年供不應求,杰出校友的“名生”效益凸現。
迄今,學院共向行業輸送了兩萬余名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廣泛分布在科研、黨政管理、工商企業等各條戰線上,涌現了以毒理學博士后趙顯國(現定居美國)、省工商局副局長黃俊、四川太極總經理鐘小立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學術界精益求精、蜚聲海外,政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工商界業績顯著、財稅大戶,他們以優異的業務技能、高超的管理水平、突出的人格魅力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被行業盛贊為“峨眉牌”。
通過一系列發展戰略的實施,學院的師資水平明顯提升,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畢業生連年供不應求,科研成果喜訊連連,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被譽為峨眉仙山的一朵“中藥靈葩”。